打造一批“中国工匠” 华西都市报:“工匠精神”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非遗传承人提出怎样的新要求? 郑晓幸:非遗手工技艺项目普遍存在传承形式单一、传承人年龄偏大、青年人缺乏学习兴趣、招收年轻传承人困难的问题,致使非遗传承人面临着消失的情况。非遗手工技艺项目与市场对接度较差,传承人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意设计能力,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我们开展文化记忆工程,就把一些传承人的记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还有通过与高校联合进行培训,利用科技创新,解决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传承人的徒弟在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难关或技术节点。目前,四川选了三所大学,正在开展这项工作,希望在四川打造和推出一批叫得响的“中国工匠”。 今年两会上,我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保护计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战略深度衔接。比如通过制定国家计划和政策,为手工技艺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场地,支持他们带徒授艺,招收培养更多的年轻学徒;充分利用全国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大规模的全国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群培训工作,帮助提升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鼓励传统手工技艺与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增加中国传统工艺的附加值,促进非遗融进现代生活;鼓励各地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结合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开设劳技课、兴趣课,把非遗教学纳入教育大纲,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验和了解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培养和激发他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一代一传承下去。 古蜀文明遗址金沙三星堆冲刺申遗 华西都市报:四川申遗工作有什么新打算? 郑晓幸:最近两年,古蜀文明遗址开始冲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在敦促地方政府开展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加强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之外,建立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库和有效反应机制,实施全面科学持续的考古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也即将展开。与此同时,蜀道也被省住建厅、文化厅作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点项目。如何发掘蜀道的文化内涵、如何加大保护的力度、如何鄰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物点等工作,都是未来的工作之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