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移民”,战败后形同弃民 “为什么中国境内的日侨俘数量如此之多?”张志坤说,“1905年9月,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从沙俄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其附属地。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提出了‘满洲移民论’。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就竭力鼓吹‘满洲移民’。首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称:‘经营满蒙的诀窍,在于实现满洲移民中心主义……我们在满洲应占有以客为主、以逸待劳的地位。’为此必须‘第一经营铁路,第二开发煤矿,第三移民,第四畜牧,其中以移民为最’。1908年6月,后藤新平向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建议:‘进入满洲之我国移民,以今后十年为期,至少为五十万人,若有可能则应超过一百万人’。” 据《满洲开发四十年史》记载,1902年时,大连地区仅有日本人300余人;到1915年,增加到84572人,并在金州大魏家屯建立了第一个日本移民村“爱川村”,全村由19户日本移民组成。为建立这个移民村,关东都督府强行没收了中国农民已经开垦的水田,转交日本移民耕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向中国东北移民“是解决起因于‘土地饥饿’的日本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为由,制定了《满蒙移殖民计划》。日本关东军还强调移民是“满洲建国的根本性课题”,必须使大量的日本移民“真正成为新国家的核心”,并制定了《屯田兵制移民案纲要》等文件,将原来的“普通移民”改称为“特别农业移民”,即“武装移民”,目的是“充实日满两国的国防,维持满洲国治安”。1933年2月,第一次日本武装移民团入殖黑龙江省桦川县永丰镇,建立“弥荣村”移民团。1936年4月,日本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将把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截至1944年9月,日本在东北的移民人数达到了166.2万人。 在1945年苏军即将对日宣战前,这些日本移民的命运如何呢?张志坤告诉记者,1945年7月,苏军对日开战在即,关东军却确定其防线为“新京(长春)至大连一线以东、新京至图们一线以南”,这就将绝大多数日本开拓团移民置于防线之外。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8月14日,日本政府还向其驻外国公使馆发出训示,强调各地日本移民“现地定着”,实质上等于是“就地抛弃”。 “日本战败后,近百万日侨从东北各地逃亡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城市,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当时的日本人会向东京连发3份电报,哀告‘眼看冬季降临,约八十万难民拥挤在南满一带,无食物、无住处、无钱,陷入绝境’。但这些电报如泥牛入海,毫无回音。时任东北日侨救济总会会长的高碕达之助只得派员携密信回日反映危情,可日本政府依旧没有拨来一分钱。”关亚新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