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出身的士兵带来了一种叫“惹不起”的武器,这是为防止官家围剿所练就的手艺。细到不可见的鱼线上按比例拴上鱼钩,外加马铃铛,隐蔽地拉在树林的关键出口,日军一来粘上“惹不起”,人越动,钩得越多,铃声一响,枪也响了。日军的夜袭又一次以惨败收场。 6日,日军集结诸多火炮群,对守军阵地长时间地轰炸,随后又集结10000余人的兵力,猛扑守军部队,马占山的阵地被炮火全面摧毁,战壕都被填平。失去有利地形,也失去了狙击条件,马占山当机立断,撤退到三间房附近,第三线的守军预备队在那里等候接应多时。 待日军出动骑兵追击,轮到参战的农民义勇军使出杀手锏——“老母猪炮”,这是农民防胡匪的武器,将一截老榆树中间挖空,用油浸透,木质坚硬做炮管,腹中装上火药、破犁片、铁碴、洋钉之类。 “老母猪炮”在隐蔽的路旁一字排开,重创了日本骑兵联队,地动山摇的炮声,也让日军战马受到惊吓,冲散了阵型。日军指挥官还以为是遇到了重炮团的埋伏,不敢下令前行。 “中国军队迎着日军来袭的方向设置了3条防线,阻击日军数万精锐部队长达半月之久,这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规模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场战役。”黑龙江省江桥抗战研究会秘书长孙文政这样评价这场战役。 沉浮录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马占山投降日本,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消息传开,马占山瞬间从“神武将军”沦为“降将军”。 4月1日,马占山因不满日军编遣自己的军队,反心遂起。经过月余准备,他率领卫队出走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再举抗日旗帜。随后他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应者云集。 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东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王希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马占山当初是投降还是诈降,史学界没有严肃讨论过,现在还面临着证据缺失,众说纷纭。 1932年4月下旬,吉、黑两省义勇军同时向哈尔滨发起反攻,吉林自卫军出动3路大军沿松花江和绥(芬河)哈(尔滨)路西进,黑省义勇军也集中精锐在松花江北摆开战场,另有原马占山旧部李海青在哈尔滨西部的肇州、肇源、对青山一带助攻,王德林部则开赴镜泊湖南部地区阻敌援军。 在义勇军的队伍中,由土匪转而举旗抗日者约占总数20%以上。他们自带各式武器,猎枪、鸟铳、大刀、长矛等。当时战事紧急,不论人数多少,一律先封“团长”。马占山出身绿林,对黑省的土匪极具亲和力。 不出半个月,各式胡匪组成的吉林自卫军竟然接连攻克方正、珠河、宾县等哈尔滨东部重镇,兵逼哈尔滨郊区。但也是在这时候,这个队伍无军费支撑,而战线太长,后勤补给断裂,义勇军官兵不顾军纪,露出了绿林本性。他们多次纵兵抢粮,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带粮躲藏,这对日后的群众基础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