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报刊史料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空间的扩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团结报 赵立彬 参加讨论

    辛亥革命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显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传统的研究模式、问题而言,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有的成绩造成“学术高原”,难有突破;学术风气的转移、新的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引进,导致新文化史、社会史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迅速影响到传统的研究方式。目前已有一批新整理出版的资料,和一大批历史报刊可以便利利用,在此基础上,从原始材料出发,发现新的深入研究的切入点,开辟新的研究课题,已成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趋向。
    丰富的社会报道对于政治的反映
    报纸是报刊史料中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内容,对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描述尤其丰富,从中可以发掘大量的社会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1911年3月至6月,《申报》连载了许多关于江浙粮米问题的电文材料。1910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灾,灾情遍及皖、江、淮、扬各地,米粮短缺,物价飞涨,江淮各地抢米风潮不断。《申报》上刊登的《沪商采办客米之不易》等几则报道,反映了各地为救灾自筹办法采买粮食的种种情形,包括调拨本省仓米或运用赈款采买、省局拨款、各州县自筹、筹赈局拨款。但是清末仓储系统日趋衰败,在《申报》的《江苏督抚电请截漕》、《浙抚电请截漕》等电文中,可以看到各省截留漕米的情况以及其原因的陈述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些连续性的报道可以看到,朝廷本应在灾荒中调拨大量的粮食赈灾,但清末政府财政空虚,除京仓之米尚可以满足京畿地区之外,其他各处已无力顾及。在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援助或援助不足的情况下,截留漕米就成了受灾省份自筹赈灾物资的手段之一。从这些报道中不仅看到了灾荒的详细情形,而且也看到了清政府对于灾荒的救治能力已大大下降,特别是反映了地方势力的膨胀,相邻省份督抚的态度对于救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报纸对于研究地方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申报》、《时报》、《大公报》等全国性大报中,对于地方性事件的连续报道并不少见。1909年的《大公报》和《申报》中,报道过安徽军事方面的情况,其中又特别关注到安徽防军与当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公报》1909年2月报道过芜湖防军哄闹妓院的事情,其后《申报》也以“营兵学堂之冲突”等为题,反映在巡防营内部,营官对营兵控制的削弱、营规废弛、营兵素质低下,特别是驻扎地方的防军与当地民众、政府、新军、巡警、土匪、会党都有复杂的关系,与当地士绅有时又有相互利用的关系。这些情况,对于认识晚清地方政局都有重要的意义。1912年3月7日至5月底,《申报》连续刊登广东潮汕地区的政局和地方社会混乱。广东光复后,各地由拥有武装的各种势力所占据,各种势力为争权夺利展开激烈斗争,地方不得安宁。“林激真乱潮汕”对此是一个很好的个案。《申报》登载各地潮州商人电文,强烈谴责林激真扰乱潮汕,要求广东都督陈炯明尽快派兵镇压。又报道“城内各商家已多罢市,东北一带居民迁徙者不下百余家。”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这一事件所反映的民初潮汕地区的社会情形,也使研究者能够认识到,光复并未一般性地导致地方社会秩序的深刻变革,也未给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
    报纸还能从多方面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些民间事件,看上去是一些琐事,却能够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下的民众观念、态度和生活。民间的政治态度、民间的话语方式从一个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政治和思想上的显著变化。例如,民间冤情以新式话语表达,就为相关申诉增添了力度。南京一钱姓人家被查抄出枪8支,革命军以“窝藏军械”定其罪。钱家申辩,8支枪是30年前之废枪,与新式子弹绝无相合,拟向大总统上书,要求答复查抄和定罪理由,“否则与共和政体违背,更甚于专制。”常州军政分府随意责打百姓,画家程淯上书孙中山,指出“夫使其人而果有罪,自应由法院审判,依法律处罚,军政府何地何得违法侵权,武断至此,”违背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以人权神圣为前提”的宗旨,要求严惩这些“不肖官司”,以示革命政府“所以重人权而免荼毒”。这些小事件在一般历史叙述中难以有具体的反映,所表现的也主要是社会面上的新闻,而通过这些故事,恰能够看到政治与社会、精英与民众的互动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