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考古需要一流的技工” 16日下午,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为给清理发掘主棺棺柩腾挪出更大的空间,技工刘银怀和他的同伴们正在对主椁室东壁和北壁的椁板进行清理提取。有的人耐心地用小刷子清扫椁板,有的人精心地进行现场记录和绘图。工作中,他们神情专注,操作一丝不苟。 53岁的刘银怀是陕西宝鸡人,来到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工地已有3年。20多年前,他从在老家考古工地上铲土挑土的民工起步,开始进入田野考古领域。凭借着肯动脑筋、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刘银怀锻炼出扎实的专业技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参与过陕西岐山周公庙、陕西韩城梁带村等很多重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说:“这么多年下来,我对考古工作感情太深,离不开了。” 信立祥告诉记者,专家组一致同意任命刘银怀为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的首席技师,协助领队开展工作。这位年近七旬的秦汉考古顶级专家很认真地说:“要说从考古发现的器物和痕迹中研究推断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制度等,他肯定不如我;但要说考古现场清理发掘,我肯定不如他。” 像刘银怀一样,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考古工地上,有成千上万名技工活跃在考古最前线,从事对古代遗迹进行调查、勘探、发掘、测绘、记录、整理以及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修复等基础性辅助性工作。他们大多有着从民工到技工的经历,其中又以陕西籍、河南籍居多。 “考古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很多技工有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考古工作经验,已成为田野考古的主力军,是考古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和骨干力量。每一项考古成果中,都蕴含着他们的心血。他们的经验、技术,对于我国的考古发掘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院原副院长张仲立说。 “一流的考古,不仅需要有一流的专家、一流的领队,也需要有一流的技工。技工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古的水平。”信立祥说,“就像要打赢一场战争,既得有多谋善断的将领,也得有忠勇冲锋的战士。战士们同样是战场上最可爱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