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文渊阁:渊海缥缃,蔚然称盛(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江胜信 参加讨论

    旧时光与新惦念
    黑色屋顶、深绿廊柱、为增加贮书面积而在上层楼板之下暗中多造夹层的“明二暗三”、藏书楼一侧的御碑亭……规制如此统一,“内廷四阁”会不会“长”得差不太多?
    但故宫的文渊阁却能刷亮你的眼睛——它是南北七阁中唯一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而其他六阁则像“天一阁”一样,均为重檐硬山式。
    抛开建筑学上的解释,我们来用最简单的描述区分这两种屋顶式样:硬山式是民间最常见的双坡屋顶;歇山式是官式做法,上面是双面坡,下面是四面坡,能产生这样的过渡,是因为连接屋顶最高处正脊两端的四条垂脊并未像硬山式那样直接垂下来,而是往外撇了一下。天安门城楼就是重檐歇山式,文渊阁和天安门的屋顶属同一个式样。歇山式能让建筑的侧立面上丰下锐,稳重、玲珑又气派。
    乾隆对文渊阁的重视,不仅在于给它安了个歇山顶,还在于它的体量也是七阁中最大的。面阔34.7米,进深14.7米。
    院中遍植松柏,阁西和阁北,用太湖石垒成假山。从文渊阁及阁东御碑亭之间的通道北望,由近及远分别是阁侧灰墙、松柏、假山、围墙、蓝天,很有层次。
    这样的世界里,乾隆的身心是舒展的。文渊阁的大体量足以容下下层和中层两张宝床及上层的两张御榻。乾隆可以随着菱花窗门里投进来的光线的角度,在床榻或躺或坐,找最舒服的姿势,看任意想看的书。
    大体量还保证了文渊阁能在贮书和览书之外,满足礼制方面的需求。清代每年春秋两季,皇帝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活动。经筵,即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雍正年间,经筵之后增加赐茶礼,遂成定制。赐茶礼原在文华殿东西配殿等地进行,文渊阁建成之后,改在了这里。
    《国朝宫史续编》记录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赐茶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用近十年时间完成的第一部《四库全书》入藏文渊阁,乾隆龙心大悦,特选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经筵礼成,之后大办赐茶礼。“设御筵于宝座前……张演剧行台于庭中……所有人坐、进茶、进酒、进果馔……命诸皇子分颁恩赏总裁等九人、总纂及各官七十七人如意、文绮、杂佩、笔墨、砚、笺。”修书有功的四库馆馆臣们在文渊阁广厅内饮酒喝茶、看戏吃饭,还能从诸皇子手里接过御赐的玉饰、绸缎、文房四宝。他们抬抬眼睛,就能看到文渊阁横眉上悬挂的匾额,上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文渊阁落成而作的御制诗:“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从乾隆四十一年到四十七年,文渊阁与乾隆和馆臣们一起,“四库庋藏待”,一“待”便是6年。
    那时的广厅正是今天的布局。广厅连通楼下六间的东起二三四间,广厅左右各置一个独立的书架,正中设紫檀文榻,铺明黄色坐褥,榻侧有凤式鸾翎扇一对,榻后有围屏,榻前有紫檀龙书案一张。如今案上,空空如也。
    但我们能将案上的摆设在脑海中一一复原。经台北故宫现存清咸丰七年《文渊阁陈设图》与《文渊阁陈设册》指引,可明确案上日常放置着汉玉鱼磬、暗花梅瓶、双耳方罇、木根笔筒、铜镀金镇纸、紫石砚等物。
    书案与图册,书架与文渊阁本,暌离已久。如果物能通情,它们一定会隔着海峡彼此惦念,渴盼有朝一日重聚、合璧。
    2015年10月,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建院90华诞共襄盛举。22日,两位前院长——北京故宫的郑欣淼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周功鑫在京小聚。席间,周院长回忆起2009年2月14日的破冰之行,“我当时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看文渊阁。《文渊阁四库全书》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我要看看曾经安放它的那个空间。”
    那天,文渊阁专门为她而开。虽是初见,却早已相识。纸墨经岁月积淀之后的芳香沉凝在书架上、门扇上、匾额上、楼梯上,她一定嗅得到。
    拣阅《四库全书》影印本去年起,文渊阁又有了藏书,即全套按原色原大原样影印的文津阁《钦定四库全书》,36312册,书页用手工宣纸,封面用耿绢,6144个书函用金丝柚木。为了珍藏这套书,同时也考虑到文渊阁的承重,阁内只象征性摆放了一些,其余收进了库房。但我们通过依然还在原处的103顶书架,可以遥想当年贮书的盛景:下层20顶放置经部书960函;中部33顶放置史部书1584函;上层50顶放置子部书和集部书共3600函。
    经过特许,我得以拣阅其中的经史子集各一册。分别为黄、赤、蓝、灰四色。有人可能疑惑,难道不是绿、赤、蓝、灰么?乾隆有诗云:“浩如虑其迷五色,挈领提纲分四季。经诚元矣标以青,史则亨哉赤之类,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大意是说,书籍浩瀚,怕颜色混淆不好找,所以拿四季的颜色加以区分,经部居典籍之首,一如新春更始,应取绿色,史部著述繁盛,如火如炽,当用红色:子部采撷百家之学,有如秋收,宜用月白色即浅浅的蓝色,集部文稿荟萃,好比冬藏,对应灰黑色。
    那我手上的这册在扉页标为“经部七经小传卷”的经书,封面怎么是黄色的呢?民国年间编纂的《清宫述闻》给出了解释:“经用黄,解经用绿,史用赤,子用蓝,集用灰色。”“内廷四阁”均按上述五色分类书籍。
    翻开“经部七经小传卷”,首页钤有“文津阁宝”御印。植物般茂盛的繁体字,埋伏在纸页的清香里,筋脉伸展,摇曳多姿,撇捺张弛有度,笔锋柔中带硬,墨汁似乎刚刚收干,笔墨砚台收哪里了?写字的人儿哪去了?为何遍寻不见?却只留下这
    样的字,让看的人心头一疼,眼睛发热。周围的声音全没了,若能穿越,你一定愿意来到四库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设的四库馆曾先后任用360名正式馆臣,负责征书、纂修、校订等各项事宜。馆臣大都是文人名士,堪称“贤俊蔚兴,人文郁茂,鸿才硕学,肩比踵接”。为保证《四库全书》辑录进度,四库馆先后选拔了3826名抄写人员,给他们分派了任务:每人每天抄1000字,每年33万字,5年180万字。字体不工整者,罚多写一万字。5年期满,工整抄写200万字者,将以官职犒赏。
    抄写有严格的规范:书页以红色格线“朱丝栏”分行,每一张对折相连的筒子页共有两面,每面8行,每行用端楷抄21字。
    数一数每行的字数,我发现文津阁本有的行是21字,有的行只有20字。
    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张荣的特许下,我又看到了故宫另外两套《四库全书》影印本。第一套是台湾商务印书馆于1986年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按现代图书装帧,每一页上缩印了文渊阁本的2张筒子页。全套共1500册,码放于图书馆的内部阅览室。另一套存放在图书馆库房,其外观和文渊阁原藏本相仿,但每一页其实缩印了8张筒子页,字迹更小。
    我特意又数了数文渊阁本每行的字数,满行均是21个字。由此可见,文渊阁本的抄录更规范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