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张漫子)1931年生于卢沟桥畔,1937年亲历“七七事变”,1951年卢沟桥上接待美国记者爱泼斯坦,1952年当选为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由历史的见证者到历史的诉说者,84岁老人郑福来站在有着八百多年历史、饱经战火的卢沟桥上,用大半生的时间默默传递着历史的烽火、传扬伟大抗战精神。 没有鲜花,也没有仪式。64年来,郑福来已自发接待超过70个国家的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我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能牢记这段历史,奋发图强。”郑福来说。 为了全面介绍历史,在义务讲解的过程中,他“采访”街坊乡邻、补充知识,逐渐成为最熟悉卢沟桥这段历史的“活标本”。 一周前,8月18日清晨,郑福来老人像往常一样,利索地爬上台阶,穿过卢沟晓月碑,站在了卢沟桥坑坑洼洼的桥面上。 “老爷子来了,你们快去听他讲卢沟桥事变。”桥头小贩对他再熟悉不过,见他一来,忙催促着前来探访的学生游客。几名大学生呼啦一下,把郑福来围在了桥上的石狮旁。 “好,我就爱给学生讲!”郑福来顶着炎炎烈日,衬着蓝天白云,向着年轻学子们再一次讲起了70多年前的亲身经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郑福来对这段无比熟悉的历史娓娓道来。 当地人说,作为历史的亲历、见证者,郑福来老人讲出的抗战故事格外生动、扣人心弦。老人自己说,虽然过去78年,但每一次讲述,每一字每一句,都来自童年那段充满硝烟和炮火、痛苦而深刻的记忆。 1949年,18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以见证人身份向他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当地民众的抗战史。 从那时起,郑福来自愿地在卢沟桥地区做起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把那些被淡忘的历史再次重现给世人,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人们。这一讲,就是64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