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中国书的流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日报 林山 参加讨论

    4.印刷术让书真正成为书
    印刷术,这个人类赖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所有书籍全凭手抄,相当费时费力,一次只能抄一部,生产量是很有限的。
    关于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存在很多争论。而唐代从公元618年开国至907年灭亡,历经290年之久。这一时期有关雕版印刷的文献记载甚多,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实物。
    雕版印刷术产生以后,在唐代首先为民间采用,其中尤以佛教信徒捷足先登,故早期的雕版印刷品多为佛经及民间日常用书,如历书、阴阳占卜之类杂书及字书、韵书等,说明社会的需要对刻书内容具有很大的影响。
    从刻书地点上看,除了首都长安之外,尤其以四川成都一带是印书最多的地方。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称,且盛产竹木,为制版和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历来造纸业就很发达。且唐代中期以后,黄河流域连年战争,而四川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两次动乱中两度成为临时首都,成为唐代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文人汇集,促成其成为我国出版的发祥地。
    继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又一巨大贡献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像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那样无文献可征,而是有可靠的文献记载,这就是宋人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书中明确指出:发明人是布衣毕昇,发明时间为庆历中,即公元1041-1048年间,造字材料为胶泥,每字一印,刻好烧硬。贮字方法,依韵排列,检字时依韵检字。可反复使用。但毕昇生平不详,只是1990年初,在湖北省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据此中国印刷博物馆标出:“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今湖北英山人。”
    毕昇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显得比较原始,但它的基本原理和环节(刻字、排版、印刷)和现代印刷术是相同的。他的这一发明,当时并未得到推广,当初用这种方法所印的书籍也没有能流传下来。但这一记载是完全可信的,除了沈括与毕昇是同时代人这一点外,以后历代仿用此法印书的不乏其人,证明此法是可行的。
    继泥活字发明之后,我国又出现了木活字。本来毕昇曾经用木试制活字,由于木质“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故而弃之而采用胶泥为字。但不久便有木活字印书出现,距毕昇发明泥活字约一百多年。
    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年)任安徽旌德县尹时,很关心农业,并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写了一部颇具科学价值的《农书》。为了印制这部著作,他亲自设计,花两年时间请匠人刻制了3万多个木活字,先用于试印本县县志。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印出了约计6万余字的《旌德县志》100部,取得了成功。他特别为此写了一篇《造活字印书法》附录在所著《农书》后。《造活字印书法》一文,是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明清以后木活字印书又有发展。清代的木活字印书,更是普遍。无论官私及坊间,多采用木活字印书,甚至有的书坊直接取名“活字印书局”或“聚珍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为了刊印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已失传的宋元古籍,清高宗弘历采纳金简的建议,花费了2339.75两银子,刻成大小枣木字233500个,并配置了相应的印刷设备,先后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300多卷,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活动。
    所谓聚珍版,就是木活字版,因乾隆皇帝嫌其名不雅驯,而改用此名。后来金简把印造《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经验写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详细地说明了木活字的制造和印书方法的程序,是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的重要文献。
    明清以后,我国的活字印刷还采用了以锡、铜、铅做原料的金属活字。铜活字在我国金属活字中使用最多。我国的铜活字印书是从15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才开始盛行的。
    清代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书是雍正四年(1726年)内府印制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部我国现存的最大类书。全书1万卷,目录40卷,共印64部,每部5020册。其卷帙之富,排印之精,史无前例。可惜这批铜活字在印成《古今图书集成》之后,“铜字被窃缺少,司事惧得咎,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清毁铜字供铸”,这批铜字就这样轻易地被销毁了。
     
    延伸阅读
    西方印刷术传入
    印刷术本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发明,并由我国传播于世界各地。但是在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印刷事业完全工业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向外扩张,19世纪初期,西方印刷术开始传入我国,并且逐渐发展而代替了雕版印刷术。
    首先将铅字印刷术传入我国的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马礼逊1807年来到我国澳门,为了传教需要刊印汉文《圣经》,开始雕刻汉文字模,准备铸造汉文铅字。因受到地方当局的禁止,刻工惧祸,将字模焚毁。1814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继续从事雕刻汉字的工作。在我国工人梁亚发和蔡高的配合下,终于在1819年印成了第一部铅活字的汉文书——《新旧约圣经》。这是最早的汉字新式铅印书。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新式铅印术在我国逐渐流传开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