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九零后“文物修复师”的别样青春(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郑晋鸣 徐晓阳 参加讨论

    修画更修心
    “文物修复并不‘高冷’,但很磨炼人的耐性。只有耐下性子,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南京非物质遗产专业学院书画修复专业的张若菡告诉记者,烦琐的修复步骤,需要慢工出细活,修一张书画通常需要三到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很多时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气、光线不对,就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有时一两个礼拜都调不出来,让人心如蚂蚁在钻。一旦调出合适的色彩,那种坚守后的喜悦无以言表。”这让张若菡觉得,坚守非常不易,但很值得,只有一颗沉得下去的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珍宝。
    “除了专业技能和超强的耐心外,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也不可或缺。”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书画修复方向大四学生赵晨说,为了修复好文物,修复师需要做出的牺牲很多。赵晨伸出双手,指尖布满了细小的裂纹。他告诉记者,修复书画时需要戴医用橡胶手套,夏天时手掌出汗,在手套里闷一天,手经常又痒又胀。拼接粘贴用的各种胶,多数气味刺鼻,呛得眼睛直流泪。“有些文物在修复前,你根本不会觉得它很美。”赵晨说,有时将粘连在一起的两张纸打开,会发现密密麻麻的黑色虫卵和蝇粪粘在上面,必须用棉签一点点刮掉。“遇上虫害比较严重的,一刮就是一整天,吃饭都没胃口了。”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吃再多苦也值得。”赵晨说,书画修复很“磨人”,很多同学从这个专业毕业后,选择从事其他工作,但他不会。对他而言,书画修复是场修行,“越是身处眼花缭乱的都市,越需要珍惜传统文化的缕缕墨香。我始终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有活力,更应承担起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责任。与文物相伴,是我的青春,我更希望,这是我的一生”。
    (作者:郑晋鸣 徐晓阳)
     
    记者短评
    青春的匠心唤醒古老文物
    郑晋鸣
    历经时代变迁,许多文物进入了沉睡,需要匠人还原面貌,唤醒活力。文物修复,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南京,一群年轻大学生栖于静室,在时光中打磨岁月的痕迹,还原古物的光辉。他们是青年文物修复师,他们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现古物光芒,用青春扛起传承大旗。
    因兴趣而投入,因热爱而坚守,因青春而无悔。这群90后年轻人,用最美的时光安心守在修复室中,成为一个个时间的匠人。巧手出天工,跨越千年历史,这群年轻人倾听文物的声音,与文物完成对话,用修复传承延续古物的生命力量,共同描绘出一幅璀璨绚丽的文化图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