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周武王流放到秦帝国成立,秦人经历了长达900年的追求强国梦的历史。秦人的强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最成功的强国梦,对当今我们奋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强国梦的征程,最具深省和现实的启迪。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秦史是一部最佳教材。撰写好、讲析好这部追梦史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一 当代考古的大量新发现,与综合文献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清华简》的研究,充分证实秦人的祖居地是在今山东省莱芜市境内大汶河上游的支流瀛水,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是历史上颛顼帝的文化系统。这是一个由众多部落组成的文化系统,是以鸟图腾为崇拜的庞大族群。秦以居地瀛水为姓氏,故称嬴秦。嬴秦是多个部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史记·秦本纪》说,嬴氏部族首领“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近年发现的《清华简》证实,这支嬴秦部族因助殷商帝辛(纣),反对周武王伐殷,而被周西迁流放到今甘肃省东部天水市西北的“朱圉”。经实际考察,今“朱圉”地名尚存,故此为信史无疑。 这支因佐殷而失败的嬴秦,被强制迁徙于文化落后、诸戎环围、存亡未卜的险恶环境中,曾遭受到诸戎的敌视欺凌。西戎曾先后“灭犬丘大骆之族”。“杀秦仲”,可知嬴秦在与戎族斗争中有过巨大的牺牲。但正是在这种极为险恶的环境中,嬴秦不断汲取教训,汲取戎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巨大的包容襟怀,不计流放迁徙之仇,与周修睦,积极学习周的先进文化。更从周人最初为避戎俗从落后文化环境迁至周原而得到兴起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故嬴秦亦采取了南迁之策,从诸戎环敌的朱圉迁至今甘肃省礼县。这里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上游的中间地带,人文与自然环境远优于朱圉,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这种避戎之迁,与周人早期为了彻底抛弃落后的戎族文化而南迁于岐阳周原之举,极为相似。 嬴秦在以今甘肃省礼县为中心的地区,得到了相对长期安定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礼县大堡子山一带出土的大量金器、青铜器中,我们看到秦族在此得到了与周文化迅速融汇和发展的真实足迹。秦与周文化的相融,取得了周对秦的信任、结盟、互援。周视秦为可以信赖、可以“保西垂”的忠实伙伴。秦族在生死存亡的命运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灭亡的命运。不但实力超强于诸戎,而且具备了在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之际,以兵救周,护送平王东迁雒邑的强大实力,取得周赐以“岐西地”,进而向东进据关中天府。襄公“始国”,荣登诸侯王国的地位。 秦族在失败、生死难卜的恶劣环境中没有灰心丧气,反而知危思安,知难而进,知困更励,愈挫愈坚,浴火而新生。秦人这种极其顽强奋发的族性,是东吞六国、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先兆。 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神经和灵魂。秦族学习融汇周文化,是其能够在失败、屈辱的命运中得以浴火重生的重要原因和动力。 秦族学习融汇先进的周文化,首先是学习周文化中管理国家的官制。一个国家要在顺乎时代要求的环境中有序发展,必须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系统中有整套有效管理的法理体制。嬴秦早期的管理体制,应是那种部落族群约定俗成的制度和习规,但自文、襄二公始,秦的官制,基本上是采取了《周礼》的体制。这可以从早期的秦诗如《石鼓文·吴人》等文献资料中得到充分证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