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流金岁月(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孙家洲 参加讨论

    极为重视国学院的课程体系与科研重点的布局
    国学院的课程设置,经历过“三上三下”的讨论,人大校内外的教授和领导,都曾经贡献过各自的智慧。在我的记忆里,最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是由冯先生提出和完善的。这里面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多设置经典研读课。冯先生是把自己青年时代在“无锡国专”读书的经验移植过来的。他非常明确地指出:“通论”和“概论”之类的课程要少设,要力争把重要的经典逐一开出“解读”课程,让学生直接接触经典自身。在这个基础之上,国学院出版了“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由此形成了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二是要让学生走出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国学院师生“游学”的缘起。“游学”成为国学院师生津津乐道的“教学特色”,而为其他学院的同学所艳羡。
    冯先生提出要办好高质量的“国学论坛”,请到真正的名师给学生搞讲座。2005年12月14日下午,“国学论坛”举办了开坛仪式。此时,距离国学院正式挂牌的10月9日,仅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邀请庞朴先生以《谈“无”说“玄” 》为题做了首场报告。冯先生亲自到场致辞。现场气氛热烈,京城内外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人大“国学论坛”的美誉,得到广泛的传播。另外一次带有轰动效应的论坛,是2006年11月6日晚,叶嘉莹先生做了一场题为《小词中的儒学修养》的精彩学术报告。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后来的同学由于没有座位,有的干脆坐在地上,有的一直站在后面,82岁高龄的叶先生讲得精彩投入,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我们的院长冯其庸先生不仅参加了这次国学论坛,还作了发人深思的点评和总结。
    冯先生明确要求: 国学院的科研必须有自己的亮点。在设置经、史、子、集四个研究室的同时,冯先生发起成立了“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这既是冯先生晚年亲身参与西域探险与研究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追求之所在,也是他“大国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这个领域,冯先生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北大的荣新江、朱玉麒以及人大的沈卫荣、孟宪实等教授,都有专文论及。此处不再赘述。沿袭至今,西域研究依旧是国学院的学术优势之所在。饮水思源,冯先生的开创之功,后人自当铭记不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