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存世唐诗知多少(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再说何者为诗。我们习惯说《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但从六朝文体说兴,严辨诗文界限,一是骚体的韵文皆属文而不算诗,二是四言的韵文如赞、铭、箴、颂皆归文而不归诗。这些已不存在争议,虽然也有人试图改变,采纳必招争议。大端之问题在于佛道歌诗,习惯上僧人之个人诗作多称偈颂,道士之什《全唐诗·凡例》称章咒,准确还是称歌诗赞颂为好。康熙帝不喜欢此类作品,一句“本非歌诗”,将胡震亨辛苦搜罗的包括王梵志诗歌在内的大批作品皆排除在外。近百年因敦煌遗书中大量民间及僧道俗曲礼赞类作品之发现,在收录体式上学者大多已接受从宽采录的态度。当然宽到什么程度,仍很难把握。
    还要说到什么是一首。最简单的问题在处理一代文献时,常会非常复杂。比如贺知章的两首《晓发》,其一云:“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其二云:“江皋闻曙钟,轻栧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如见沙上鸟,犹霾云外峰。故乡眇无际,明发懐朋从。”其一四句均见于其二,但排列不同,构成了新的诗境。还有这首:“野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回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间。时见云林外,青峰一点圆。”以前四句独立成篇者唐代就流传很广。类似情况还有王湾《江南意》和《次北固山下》之前后属稿之不同。以上几例应皆属于作者自改或再创作的例子。至于后人割裂诗篇,如李绅与裴度、刘禹锡、白居易合作《喜遇刘二十八偶书两韵联句》长诗,《全唐诗》沿《万首唐人绝句》之误,将李绅三节作为《和晋公三首》又将裴度联句割为《喜遇刘二十八》《送刘》《再送》,一首诗截成了六首。再如《万首唐人绝句》五言卷二一收萧颖士《重阳日陪元鲁山登北城留别七首》,在《古今岁时杂咏》卷三四、《唐诗纪事》卷二一皆作古诗一首,也被割成了七首。
    举以上例子,是要说明唐诗流传千年,歧互传误的情况非常严重。清编《全唐诗》成书仓促,不能充分考证鉴别,又所承袭胡、季二书,囊括明代所传唐诗的所有文本和错误。我从1981年起作唐诗搜罗考证,又恰逢时代风会与学术转型,得以半生经历肄力于此,所得之丰,超迈前贤。年齿渐增,思有以作集大成之工作,以嘉惠学界,且以求真祛伪、求全备录为目标。进行多年,完成可期,略布所怀,亦求益于有识者。
    明眼的读者可以体会,我的题目借用了孟浩然诗“花落知多少”的句式。孟浩然当年感叹流年,见夜来风雨,满地落红,感慨良多。虽然惜春之逝,但他绝不会去数一下园内落花几何。同理,我们大约估计唐诗今存数在五万三千首上下,绝对可靠者大约略过五万首,也就够了,再求准确,就不免泥沙俱下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