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到青年中间去:杨贤江教育思想重温(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浙江日报 诸葛沂 参加讨论

    青年应奋发有为,关心时下,改造社会——杨贤江希望青年人应达到“人的责任的觉醒”,不再静默泰然,而应服务群众,起来救国。他撰写大量时政论文,对青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生观”引导;他还发表《青年应注意时事》《教育者与政治》《学生与政治》《再论学生与政治》等“时论”,问题直接,论述尖锐,无形中站在了青年思想信仰阵地的最前沿,引领着、动员着青年们革命救国、振兴中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启蒙”阶段,青年学生对当局明令禁止的“新兴社会科学”充满好奇,杨贤江充分理解学生心理,撰写论文、主编书籍、出版译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的这种身体力行,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后人评价杨贤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理论贡献最为宏伟的教育理论家之一,也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的最重要人物。
    也许是得到名家荟萃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艺术氛围的熏陶,杨贤江毕生执著倡导美育,将美学引进青年生活,为美育理念的传承播撒了美好的希望。1915年,杨贤江在《我之学校生活》中谈到“生活的内容凡是在满足人生向上发展的需要上不可少的,都应当求其具备。”他将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美育既存有“增长人生乐趣,提高文明的要素”,又认为“美育的价值从道德上看,使志趣纯洁,品质优美”。他批评“现代教育最大的遗憾,似乎看轻了感情的醇化”,并着重肯定了“文艺对于人生的价值”。作为一名职业革命者,杨贤江尤其注重美育实践,尽管身处政治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对青年的美育工作。他认为,青年的学习应在生活中,在实践中,不应读死书,应该搞“演说、辩论、演戏、音乐、摄影、绘画、园艺……”文化生活作为“整个的圆满的人生活动”里的重要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极好的塑造作用。杨贤江的美育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贴近青年教育现状,发掘青年的美感追求,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切实可行,为培养青年的审美意识、普及美育理念、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插撒了新的、美好的希望。他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享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青年自身不改造,便无希望去改造社会。”这是杨贤江在《到青年中间去》一文中针对当时青年学生界风气萎靡的状况发出的殷切呼吁。“到青年学生中间去”——这既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核心,无疑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亟需继承的理念和正确鲜明的工作方向。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