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抗大老学员追忆浆水岁月(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河北日报 张莉 王艺 参加讨论

    抗大学员在浆水
    2016年正月初三,94岁的辛良志老人从邯郸来到邢台,站在抗大陈列馆前。
    老人看着通往陈列馆的路,想起了往事。“我们当时在这里的时候,只有一条街,村口有站岗的。进村以后这一条街北边是住户,南边也是住户,就这一条街。”
    如今的辛良志走路需要搀扶,已经很少出门。但在陈列馆前,他固执地拒绝了大儿子的搀扶,一步一步,缓慢而庄重地踏过了陈列馆前的108级台阶。
    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浆水镇一带。当时,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医院在桃树坪,卫生处在安庄,文工团在浆水。在这里,抗大开始了建校以来的正规化办学和建设,并指导全国各个分校改进工作,先后培养了十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辛良志是在1941年底,跟随抗大总校特科大队来到前南峪的。当时特科大队下设三个分队,一个是他所在的工兵队,一个是学医为主的女生队,一个是炮兵队。
    “我们稳定下来以后,开始上主要的课程。政治课程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辩证法唯物论》等。”说起所学课程,老人记忆犹新。
    也正是在浆水期间,辛良志开始系统学习工兵知识,包括散兵坑、坑道、爆破、筑路、架桥等工兵队的专业课程。“攻城的时候城墙很厚,怎么办?一个是炮轰,另一个就是用炸药炸开。还学挖地道,从城外挖到城里。行军的过程中过河怎么办?就要学习架桥的技术。下雨道路泥泞怎么办?就要学筑路。”辛良志说。
    1942年,辛良志即将结业的春天,抗大附设陆军中学在浆水成立。
    “陆军中学学员平均年龄十四五岁,是抗大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学文化、学军事、学开荒,什么都学,在太行山下迈出了成为军人的第一步。”如今92岁的张书琴,曾就读于陆军中学。老人回忆说,当时陆军中学下设6个学员队,约800人,这些小学员是被作为建国人才培养的,因此有“建国大队”之称。
    “我父亲何长工说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抗大是在浆水川度过的,是浆水人民养育壮大了抗大,对此我们永志不忘。’”何长工的儿子何光暐说。
    浆水办学环境虽已有所改观,但学员们学习、生活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
    “盐比金子还贵。”当时,由于敌人封锁,食盐短缺,一个学员给发一个盐包挂在腰上,辛良志舍不得吃。辛良志每个月有一块钱的零用钱,竟也没东西可买。“干啥用呢?哪个学员病了,到老百姓家里买点面,做点面汤喝。有时买点鸡蛋、核桃、柿饼等,大家一块儿吃。老百姓好到什么程度,给老百姓一毛钱,老百姓给我们好几斗核桃。”
    夏天,学员们在树荫下、打谷场上听课。冬天,破庙、祠堂或老百姓的羊圈就成了他们的课堂。没有黑板,借来老乡的门板;没有粉笔,就挖白土搓成细条晒干代替;没有桌椅,就用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没有笔墨,就用子弹壳自制蘸水笔,刮锅底灰或用煤灰调成墨水。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老人们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描述抗大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浆水那三年,是我们这一生里的一个亮点。”王金革说。
    辛良志说自己从抗大摇篮里获得的知识和品格,受用终身。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建设矿山时发挥自己的军工特长,后来在保定化纤联合厂任党委书记时,还让原本靠贷款发工资的厂子重获新生。
    陈列馆人员寻访到的抗大老学员中,有将军,有学者,有音乐家,有外交官,更有一大批在国企和国家机关任职的管理干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各条建设战线的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