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花园曾是海上著名公共空间。它是南下北上的政府高官钟爱的下榻之处,还为各方沟通交流提供了合适的场所。1911年至1913年,孙中山先生曾三次莅临赵家花园。其建造者粤商赵灼臣,热衷于慈善救助,兴办了不少社会公益事业。 上海开埠后,不少华商经商致富,热衷辟土造园,享受饶有野趣的林下生活,张园、愚园、徐园、甘园、周园、叶园即其中声名较著者,但这些当年颇为知名的宅院大多已被时间的尘埃湮没,赵家花园(即虹口扆虹园)留存至今,堪称沧海遗珠,令人欣喜。保护好这座晚清著名的私人宅院,不仅是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也是文史工作者的责任。当务之急,是尽快厘清该园的历史,为其修复提供学术基础。 赵家花园的历史见于著述的不多,但也流韵可寻。徐珂的《清稗类钞》列有专条,一叙其详:“扆虹园以地为上海公共租界志虹口,故名,即靶子路也,俗呼‘赵家花园’,为粤人赵某所建筑,颇似西式园林,达官贵人恒借座以宴客。陈设器物以舶来品为多。”徐珂虽为知名著述家,但这一记载有误,扆虹园之名与建在虹口无关,当时沪上另有一座扆虹园,由南京辛姓富商建于新闸王家厍,叠石为山,疏泉为沼,风格类明清江南园林。孙玉声的《沪壖话旧录》中《南北园林变迁》一节历数晚清北市的私家宅院,对扆虹园作了介绍,指出新闸扆虹园“俗呼辛家花园”。故清末民初,上海的媒体报道扆虹园,必在前置限定词,以“虹口扆虹园”指赵家花园,以俗称径指新闸扆虹园为“辛家花园”。 赵家花园位于苏州河北部的老靶子路111号(今武进路453—455号),时属美租界,据报道当年赵园的周围住的多为洋人。整个建筑呈狭长型,第一进为两层的门楼,门楼后为长方形天井,两旁莳有花草,天井后为三层的楼房,楼房后为厅堂。厅堂外辟有花园。赵家花园的园子并无特色,但厅堂空间很大,装潢精致奢华,反映出当时上海著名富商的品味和消费水准。1935年赵家花园举行一次拆除前的家具拍卖,受托拍卖行在媒体上列出了拍卖品,我们因此有机会见识当年赵园之内部装饰: 广东红木镶石台椅、柚木洋式各种台椅、酒架,福州漆器、台椅,精刻云石镶屏风,云石及玻璃罩座钟、紫檀圆台大钟,康熙、雍正五彩青花,建窑纷蓝洋瓷大小花瓶、盆子,金鱼缸石山、花园登、古铜瓶、宣炉、镶瓷挂屏,名人字画、绣画、洋画,飞兽人物摆件,洋瓷火炉浴缸、电灯、火炉器具。 人们不难从这份拍卖清单中感受到主人对传统风格的喜爱,也可从西洋玩意的点缀中感受到主人兼容并包的品味。正是极度的奢华、宽敞的空间,且位于租界,环境安全,交通方便,使这家私人宅院成为海上著名的公共空间。 赵家花园不是一般的仕商行台,却是南下北上的政府高官钟爱的下榻之处。在这里能借得一眠的大都系名公显宦,其中不乏出洋大使、政府各部门的首长(晚清的尚书、侍郎)等,尤其是广东籍京官。赵家花园还为各方沟通交流、联络情谊提供了合适的场所,不少中外联谊活动曾在此举行。1906年清政府外务部邮传部农工商部派员到上海接待美国来华商业代表团,该团乘高丽丸到上海,外务部代表亲自到吴淞迎接,中方官员先把美国代表团一行40余人送往汇中旅馆,当日“下午3时在赵园举行茶会欢迎代表团,14晚在张园筵宴,16日下午乘小轮赴杭”。味莼园(即张园)和赵园成为官方接待美国代表团的两个公共场所。中国的地方官员多次在赵家花园会见各国驻沪领事官,把酒言欢。1905年江苏巡抚陆某来沪巡视,下榻斜桥洋务局,当日下午4点上海商务局董事在张园宴请陆某,次日上午陆某拜访驻沪各国领事,随后在赵家花园与各国领事叙筵。 正是在频繁的社交活动中,赵家花园不经意间成了小说家石黑一雄笔下的中国的达林顿勋爵府邸,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连接起来。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在中国许多城市展开,上海的抗议活动尤其激烈,一度发生罢市。这场运动的激烈程度超出了美方的估计,也超出了上海绅商的想象。为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上海绅商代表唐露园等人曾与美国新任驻沪领事在赵家花园进行磋商、谈判。这是赵园介入重大历史事件的第一个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