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 方德万 《参考消息》驻伦敦记者张滨阳、吴丛司7月30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方德万称,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原因有很多。日本动员速度很快,它有快速动员的能力。而李鸿章当时认为西方国家会出面干涉,所以备战不足,因此在外交战略上中国就出现了问题。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的海军。通常认为,从吨位、大炮数量等技术指标上,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当;但我认为完全不是如此,日本海军更加现代化,大炮的射速更快。另外,日本海军接受法国人的训练,他们训练有素,而且经常保持战备状态。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则简陋许多。还有一点,中国海军被分成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他们的领导人关系不睦。在甲午战争之前10年的中法战争时,李鸿章对南洋海军没有出手相救。李鸿章知道北洋水师不堪一击,所以把北洋水师主要作为一张外交牌在打。而且在东北的陆战战场上,清军跟日军相比差距更大。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战败。 有意思的是,直到1884-1885年,中国海军跟日本海军相比,还占上风。实际上,正是李鸿章购买性能优良的巡洋舰,让日本意识到,日本要想在东亚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更快地发展海军。所以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之间的军备竞赛,而清政府在这场竞赛中失败了。 很多学者把中国战败归结为清军胆小如鼠,军纪松懈,腐败横行,慈禧还挪用海军军费。我认为这些都没那么重要。最主要的是海军训练跟不上,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以及对外交的依赖。 军事因素是主要原因。而背后则是洋务运动本身的问题:过于碎片化,过于地方化,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战略,未能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上进行投资,在财政金融上也面临困难。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政府也面临很多反对力量,但是成功地进行了削藩,建立了属于中央政府的现代陆军和海军力量,所以有能力动员这些军事力量。日本建立起了强有力的现代中央政府,而中国则未能如此。 支持一支海军,背后需要很多力量。需要相关工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士兵的训练。就像现在的空军一样,一架飞机上天,陆地上做保障支持的可能有10000人。日本人从法国人那里学习得非常快,而中国这边完全没有后边的保障。 这背后的原因是洋务运动的地方化。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收入主要依赖海关。而且,因为满汉冲突,清朝统治者很敏感。所以洋务运动都是在地方层面进行,改革的动力主要在地方大员手中,像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而他们之间还相互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