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方志外,也可以找些“官箴书”来读读,都是古来的经验之谈啊 解放周末:读旧方志,还会发现其有较大篇幅是为好官、清官立传的。 王家范:各种地方志的体例大多类似,但在分类、篇目的标题和内容上有各显神通的余地,少数的还别出心裁,在个性化创造方面很是出彩。总体上地方志主要分两大类,除各类专门“志”之外,就是人物“传”,这其中包括为好官、清官立传。 这里,我想特别说说知县。一县之长,“七品芝麻官”,现在的人不怎么看得上,但古代却不是这么看的。从皇帝、宰相、尚书到乡贤、文人,他们说的比较一致的是:若县令做得好,县县如此,定邦安民,天下何愁不治?从中央到地方,官员一大堆,不胜其多,只有知县才是真正的“亲民之官”,直接面对老百姓。因此,在地方志中,对做过好事、办过实事的县令,都毫不吝啬地予以表彰,有的还立祠堂纪念。这么做,意图十分明显:希望后任知县“发扬传统”,做个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解放周末:树立榜样,激励来者,地方志还承担了正面引导的作用。 王家范:是的。美国史学家史景迁写过一本故事体史书《王氏之死》,说的是康熙初年山东郯城县令黄六鸿在任时发生的故事。王氏是农民任洪的妻子。她可能因忍受不了生活的贫困,离家出走,后又突然归来。任洪既恼怒妻子,又怀疑邻居高某引诱王氏,就杀妻移栽,诬告高某为奸夫。幸好黄六鸿精明强干,发现种种破绽,成功侦破此案,避免了一件可能发生的冤假错案。据此案,他还引申出一条法律伦理,意思说,如果证据不足,千万不可搞严刑逼供,更不能容忍轻易判人死罪。当然,黄六鸿的政绩不止于此,对此在乾隆《郯城县志》里有详细记载。可见,这位在立功立言上作为超群的县官,就是靠地方志得以青史留名;乃至350多年后,连美国史学家也对其赞叹不已。 解放周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一名有政绩的县令,能断案还是远远不够的。 王家范:审案确是县官的日常工作,但也只是其中一项。全县的事情,千头万绪,事事须由县官做主,不胜其烦。从宋元明开始,过来人为准备做官写的“任职指南”(编者注:统称“官箴书”)逐渐多了起来,大概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需求。例如《初仕要览》《州县须知》《牧令须知》之类,从京城候选直写到卸任交差,事无巨细,逐一交代,很是实用。建议现在做官的,除方志外,也可以找些“官箴书”来读读,都是古来的经验之谈啊! 凡有思想高度的“官箴书”,在交代所有事务之前或之后,则必强调县官的好与不好,办事干练有成效固然重要,但人品端庄,有一颗仁爱之心,更是根本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