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斜阳冉冉 青山永恒(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张广智 参加讨论

    二
    这几年,先生留有余暇,很喜欢与我神聊,有时聊着聊着,你来我往,不知移时,最多的一次通话竟达一个多小时。我与先生聊的内容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聚焦在一点,那就是读书。先生在给我的信中,也常常谈及他的读书之道。平时零零碎碎,听多了,也就“聚沙成塔”。我觉得先生的“读书之道”有几点印象特深,或可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为“跨界读书”。先生多次说道:我空下来大多是读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方面的书,对西方史学名著也很感兴趣。总之,杂七杂八地读,那是一种“跑野马”式的读法,那不就是“跨界读书”嘛。记得有一次,先生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我,他花足了时间,读完了希罗多德的传世之作《历史》。
    这下,撞在我的专业上了。须知,希罗多德在西方被称为“史学之父”,他写的名著《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名著。一位当代中国史学名家与我交流读这部书的体会,那是何等地享受啊。他语出惊人,说《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是不对的;《历史》应是一部世界史,希罗多德纵览天下(当然是他那个时代的“天下”),书中也说到了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他这个“西方人”很不简单,其著作文字生动,是那样的富有吸引力,使你欲罢不能,不得不读下去,我们今天的史者能做到吗……我应答时,说到希罗多德的《历史》应是当代人写当代事,且这一点是古希腊史学的一个传统,修昔底德写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更是当代人写当代史的范例。这一点引起他的共鸣,先生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就是他秉持“当代人要敢于写当代史”的结晶。师生在电话中交流读书心得,是我最愉悦的时候。其实,人生的快乐时光,有时候就是为了好书而停留,不是吗?如此神聊,竟忘了时已中午,直至我听到电话那头师母开饭的声音。一为“潜移默化”。先生曾多次说到了读书要力戒功利,立足长远,注重积累。在去年6月给我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这些西方经典名著,不仅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应该了解的,而且读多了,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眼界会放宽。”读书之“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他个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而且以此指导他的学生,也要多读书,多读一些一时看来似乎无用的书。记得百年校庆相见叙谈时,我们说着闲话,又聊到了读书的事。他说,记得在1960年指导学中国近代史的黄保万等五位研究生时,曾要求他们都读读泰纳的《艺术哲学》,积以时日,可以在思路上得到不少启发,思想境界会发生变化。听了之后,我真感觉到前辈育人有方,令人佩服。
    说到泰纳,对这位享誉十九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兼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还得插叙几句。《艺术哲学》不是作为史家泰纳的代表作,而是作为哲学家泰纳的传世名著。此书之所以在现代中国读者中广为流传,部分也得归之于翻译家傅雷的“摆渡”之功,那出神入化的文字,是可以当作散文来读的,读者诸君不妨找来一读。
    一为“学会思考”。先生最近新出了一本书:《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他在赠书中给我题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老夫子的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在这里讲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学”易之“读书”,则“读书”与“思考”之间的辩证联系,当然也是这样。读书万卷,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成为一个书呆子,遑论“读书益智”,反之亦然。用他在《八十自述》中的话,那就是“一面读书,一面就用心想”,“边阅读边思想”,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他新近给后辈的这个题词,寓意深刻,不只是“读书之道”,进言之,读书如此,要做好其他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