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 为何中日在相似情况下走上不同道路 王晓秋 19世纪,中国和日本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都遭到西方势力冲击,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两国统治者又都进行了学习西方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但是以甲午战争为标志,两国道路命运大不相同,当然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简要说来,有以下几点。 中国近代化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1、中国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主要对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英国用武力打开门户,但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愚昧无知,缺乏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迷信和议,苟且偷安,丧失了20年改革机遇。以后列强在中国争夺愈演愈烈,阻碍了中国走独立发展道路。 2、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办工厂、建海军、设学校,但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体制,拒绝政治改革,严重制约了近代化改革的深入和成效。 3、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与腐败是近代化改革和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保全统治权力或个人及集团的私利,不惜损害和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 4、当时中国新旧势力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包括掌握国家政权、军权、财权的大贵族、大官僚,还有思想保守的地方士绅、八股士人和旗人等等。当改革触及其既得利益时就拼命反对。因此,洋务运动的每项改革都遭到阻挠和破坏,而戊戌维新要改革政治制度更被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从此中国更失去了选择道路的自主权。 日本近代化改革成功也有许多因素和条件: 1、日本在江户时代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给日本提供了“前车之鉴”,使日本统治者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变革意识,幕末已开始进行幕藩改革。 2、日本维新势力强大。幕末幕府旧势力统治已经内外交困、摇摇欲坠。而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以地方强藩为后盾,并得到商人、市民、农民的支持。维新派及时抓住机遇,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新政权,推行明治维新。 3、明治政权逐步全面地推进资产阶级改革。明治政府成立后就派出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并制定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逐步实行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的各项改革,完成向资本主义近代国家的转型。 4、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与掠夺亚洲邻国分不开。特别是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掠夺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成了亚洲的暴发户。这笔赔款大部分用来扩军备战,发展海陆军、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用来开发殖民地台湾以及发展教育和作皇室经费。另外使货币从银本位改为金本位,纳入世界金融体系,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因此,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米艾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