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日甲午之战:清政府缺乏斗志 指挥无方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徐勇 参加讨论

    中日甲午之战,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文治型国家应对日本野蛮侵略的完败。晚清军备不振、避战或不战,与日军主动寻战、刻意进攻,形成鲜明对比。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扩张的直接结果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确立天皇制军国主义,建立了完整的对外战争指导体制。1889年,明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1893年,日本政府制定《战时大本营条例》。不久,明治天皇率领大本营进驻“军都”广岛,就近指导对清朝的战争。
    1885年,日本通过 《天津会议专条》获得向朝鲜的出兵权。同时,全力推进陆海军十年军备计划。1888年,日本颁行《师团司令部条例》,以实现“外征所必需的近代军备的大幅度强化”。明治维新后,日军每隔5—10年便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以战养战。其战争频率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罕见其匹。可见,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大陆侵略政策与外征实战的直接结果。
    清政府缺乏斗志
    相比之下,清政府受制于国内矛盾,对日决策全面被动,散漫无为。晚清时期,八旗兵、绿营兵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完全丧失战斗力。按湘、淮勇营改组的练军与防军,也没有摆脱旧军队的窠臼。军备废弛是晚清战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筹办北洋武备学堂。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洋务运动工业化陆续深入,留学欧美的学生开始回国发挥作用。1887年,福州船政局建成2100吨的“龙威”号钢舰,已接近欧美造舰水平。该舰调入北洋舰队后,更名为 “平远”舰。1889年,日本建造的“高雄”号钢舰,排水量仅有1770吨。可见,在若干技术领域,当时中国的实力并不逊于日本。
    北洋海军建成后,李鸿章踌躇满志,自认为“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事实上,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军并无改观,海军发展停滞,最糟糕的是,北洋海军缺乏对日作战计划和作战训练,浪费了战前最宝贵的10年。
    中法战争期间,清军在镇南关、谅山等地有所斩获。在朝鲜半岛,袁世凯等人果断出击,挫败日军的挑衅政变,日本在外交和军事上陷入被动。清廷国防、外交局势不乏转圜之兆。此时,就朝鲜问题的对日谈判,中方握有一定的主动权。然而,李鸿章一如既往,采取息事宁人的退让态度。
    清政府对日本一直缺乏斗志,怯战避战思想严重。1874年,因日军进攻台湾而签订《台事专约》。1879年,清政府又坐视日本吞并琉球王国。何如璋曾指出,日人“必灭琉球,琉球既灭,必掠朝鲜。虽让一琉球,未见其果能息事也。”日本吞并琉球后,又大力向朝鲜扩张,通过1884年甲申政变,终于获得了向朝鲜的出兵权。
    李鸿章在采取避战和不战策略的同时,试图通过“壮声势”的战略威慑日本,高调举办观舰式,派北洋舰队主力造访日本,旨在令“彼西洋各国方有所惮而不发,而况在日本”,北洋舰队一度名声大振。岂料,黄海海战宣告了李鸿章“伐谋”之计的彻底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