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日近代海军装备建设差别何在(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习时报 刘相春 参加讨论

    海军装备发展战略
    海军装备发展战略必须服从服务于海军发展战略,应基于海军的使命任务和潜在敌人的装备发展情况审慎提出,其目的是正确指导海军装备中长期建设,为赢得战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清政府没有明确的海军装备发展战略,装备建设盲目被动、事倍功半。在海军装备建设过程中,清政府缺乏对世界海军装备发展趋势的持续跟踪,虽曾将日本列为潜在敌对国家,但未能深入研究日本的军事战略及装备发展情况,并据此做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每一步发展都是深受外界刺激后被迫做出的决策,都是假手洋人盲目做出的选择。例如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始有加强海防、整备海军之议。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方下定决心从国外购买先进舰船,结果听信英国人赫德、金登干等人的吹嘘,把“蚊炮船”视为“攻守利器”,使用后才发现其不耐风浪、航速慢、火炮精度差,用于守港差强人意,出海作战勉为其难。赫德鼓吹快碰巡洋舰“可保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清政府又购买了“超勇”等两艘舰船,希望借此克制日本铁甲舰。尽管这两艘快碰巡洋舰都参加了甲午战争,但实战证明这种风帆时代的战法,在近现代海战中缺乏用武之地。另外,清政府从1875年就着手购买铁甲舰,但由于国内政治斗争、人事更迭、经济拮据等各种原因,购舰事宜一再拖延,直到1880年底才从德国船厂订购了两艘7000吨级铁甲舰。
    日本海军明确以战胜北洋海军为发展目标,装备发展战略有的放矢,装备建设事半功倍。自明朝末年至近代,日本“侵华”“并华”的狼子野心史不绝书、昭然若揭。早在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时,其最终目的即在远征中国,并声言“其征大明,虽非所欲,实乃天授”。被称为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的福泽谕吉,在其《脱亚论》等著作中,充满仇华、辱华及侵华的言论。日本近代海军在装备发展过程中,针对北洋海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制定了“快船快炮”克制“坚船大炮”的战术战法。特别是从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到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短短3年间添置6艘主力战舰,包括为对付“定远”“镇远”铁甲舰而专门定制的“三景舰”。这些新式舰船不仅航速快、机动性好,而且普遍装备管退式速射炮,在火炮射速和精度上均强于北洋海军的架退炮,这些技术优势在甲午海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装备建设组织管理
    海军装备技术复杂,经费投入大、涉及方面广、决策层次高,需要顶层筹划、长远规划、统一计划,组织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清政府海军建设始终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导致装备建设一盘散沙、半途而废。自开始筹建近代海军直至甲午战败,清政府始终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海军建设专管机构。1860年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主要办理洋务事宜并监管海防建设;1875年分设南北洋大臣司理海防,将本应由中央政府统筹规划的海军建设,交由地方大员自行筹办;1879年于总理衙门下设海防股管理海防事宜,但却有名无实、未见成效;1885年终于设立海军衙门,但其主要大臣均为兼职,且大多是不谙海军事务的满清权贵。这样松散无力的组织管理体制,导致海军建设管理混乱、各自为政,装备发展缺乏长远系统规划,而是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很大的临时性和随意性。至甲午海战前,北洋海军主战舰艇共计33艘、16个型号,其中仅8艘巡洋舰就分为4个型号。舰炮型号更为复杂凌乱,共装备口径从11毫米到305毫米的各型舰炮20种,仅75毫米以上的大中口径舰炮就有12种之多。
    日本效法英国海军建设经验,对海军施行中央化管理,统筹谋划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装备发展等各项工作。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对海军施行中央化管理,以便将海军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从而作全方位的策划。首先于明治元年(1868年)设立军务官,管理全国的海陆军事务;次年废军务官设兵部省,分置陆海军总监管理陆海军事务,其中海军组织管理架构效法英国,总监下设秘书、军务、造械、水道、会计等局,及兵学寮、造船司、水兵部、陆战队、海军提督府等机构。1873年废除兵部省,分设陆军部与海军部,从而使日本海军彻底摆脱陆军的牵制而独立发展,其后又取消了分区舰队,统一为联合舰队。在这样的组织管理模式下,日本海军装备建设需求明确、方向坚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