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原因之二:没必要说太细 抛开可能会自找麻烦的担心不谈,日本人对甲午战争也确实缺乏“言说欲”。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场战争既无关痛痒,又没有决定什么。 跟所有国家一样,能够刺激日本人不断回忆一场战争的动因无非有两个——惨痛的人员伤亡所带来的“战败悲情”,或是征服强敌大国所带来的“战胜喜悦”。然而这两种东西,甲午战争都无法向日本提供。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场“不疼不痒”的战争。 严格说来,甲午战争的这种不疼不痒来源于与日本另外两场战争的比较。在日本近代化的历史上,真正使其拼尽全国之力的战争实际上只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三场。而在这三场战争中,若论战败悲情,太平洋战争无疑是最好的缅怀对象。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体验、冲绳“玉碎战”的悲惨史实、美军对东京的大轰炸,甚至哪怕神风特工队的自杀式攻击,都对日本国民有着极好的催泪效果。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总计损失了310万人口,每年的8月15日战败(日本称之为“终战”)纪念日前后,日本首相总要到广岛等地去悼念战争的牺牲者,提起310万这个数字。然而,与这场战争相比,甲午战争日本不仅胜了,一共只战死了1500人(死亡总数约1万人,其中85%为病死),比之于战后得到的相当于3年国家预算的战争赔款和新领土台湾,这点伤亡想唤起日本的“悲情”确实难了点。 再说到“战胜喜悦”,日本对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似乎也远不像在日俄战争打败沙俄那般有成就感。有关这一点,从《坂上之云》的行文布局也可以窥知一二。作为时间上横跨甲午、日俄两场战争的历史小说,司马辽太郎在文字的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改编后的电视剧里,甲午战争看上去都不过是日俄战争的一场前哨战。这一点其实司马辽太郎本人并不避讳:“这个故事正讲述这个小国(日本),在面临与欧洲最古老的大国之一俄罗斯对决时,采取了何种行动。”中国虽是同样古老的大国,在这本小说中仅仅是个给日本当开胃菜的配角。至于打赢这个配角的原因,司马辽太郎本人借主人公秋山兄弟之口总结说:“胜利的原因不止在日本军,最主要的是清军士气低下,望风而逃。”可以看出,至少在司马辽太郎眼中,打败中国的并非日本,而是中国自身。在司马辽太郎的笔下,甲午战争不是什么“命运转折之战”,两国的命运早在战前就已注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