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宋志坚:敬畏“天命”乎 盗用“天命”乎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
    有论者要证明宋朝不是专制王朝,先是将“权归人主,政出中书”鼓吹一番,大概感到底气不足,又经过一番“考察”,找到了“宋代君主身上的十道束缚”,“共治政体”还只是其中之一,位列之首的乃是一个“天”字,包括天命、天道、天谴,或可以“天命”统而言之,体现为“敬畏天命”。举出的实例,就是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天象”反常,真宗诚惶诚恐,对宰相说,“朕德薄,致此谪见,大惧灾及吾民。密迩诞辰,宜罢称觞之会,以答天谴。”你看看,“天谴”能让皇帝老儿连生日也不敢过了,他怎么不是“敬畏天命”?
    同是宋真宗,还有个与“天”有关的故事。那是在此五年之后,即1008年,京城承天门降下“天书”——长二丈许的黄帛,“缄物如书卷,缠以青缕,封处隐隐有字”,煞有介事。真宗事先对大臣们说,他看到神仙在一片光明中出现。神仙告诉他,某年月日,将有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降世。此后果然应验,且有皇城司前来奏报,谁能不信?在“天命”面前,真宗硬是放下九五至尊的身段,亲率文武大臣,步至承天门,一拜再拜,还亲手将这“天书”搬到车舆之中,引至道场,命人当众启封宣读。
    宋真宗对“天命”如此敬畏,把“天”列为“十道束缚”之首的论者,却偏偏不讲这第二个故事,是他孤陋寡闻吗?当然不是。原来故事后面还有故事。说下去,“十道束缚”就会断裂。
    檀州之盟后,宋真宗听信王钦若谗言,贬了寇准,却一直难驱屈辱的心魔。王钦若又献上一计,即以封禅“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自古封禅,当有天瑞希世绝伦之事乃可”,于是王钦若又说:“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为之哉……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邪?圣人以神道设教耳。”于是遂有“星冠绛衣”的神仙与承天门的天书,以及真宗带着一批大臣演出的那场隆重迎接恭敬叩拜“天书”的闹剧。此后“诏议封禅”,当时最大的形象工程就轰轰烈烈地启动了。
    敬畏“天命”乎?盗用“天命”乎?不怕“天谴”乎?
    闹剧之后,“天下争言祥瑞”,“群臣争颂功德”,一派太平景象。尽管边患仍在,宋真宗也不再感到屈辱,而是“颂歌盈耳神仙乐”了。过去只因“天象”有异,真宗就诚惶诚恐;到了大中祥符元年,确是天灾不断,“天谴”在即,真宗却陶醉在“祥瑞”和“功德”的喜悦之中。尽管“千夫诺诺”,也有“一夫谔谔”,但宋真宗却根本听不进去了。
    崔立是敢于“谔谔”的“一夫”。史书载:“自封禅之后,士大夫奏符瑞,献赞颂。崔立独言:‘水发徐(州)、兖(州),旱边江、淮,无为(县)烈风,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骄矜也,而中外多上云雾草木之瑞,此何足为治道言哉?’不省。”“不省”所省略的主语,不言自明。崔立都直接将天灾与天谴联系起来了,人家硬是“不省”。
    孙奭则是另“一夫”。史书载,“天下争言祥符”之时,“孙奭言于帝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默然。”此“默然”者,“帝”无言以对也。“东封”之后,还要“西祀”。孙奭又“上陈不可者十”,且直言:“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又引《左传》之语说:“‘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陛下何为而不思也!”此言获得的反响,仅是“帝嘉其忠而不能从”。
    “天命”而又外加“人言”,还是阻止不了宋真宗一意孤行。“十道束缚”之首形同虚设。
    说宋真宗全然不信“天命”,不怕“天谴”,也未必尽然。“天书”闹剧前有个小插曲,王钦若说“河图”“洛书”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真宗仍心存疑惑,又问杜謞。“謞老儒,不测上旨,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帝意乃决”。这是真宗似信似不信,似怕似不怕,似敬似不敬的佐证。
    “天命”云云,古已有之。春秋时楚严王还说“天不下灾异,天其忘予乎”呢!倘若细加考察,则大致都处于“似信似不信,似怕似不怕,似敬似不敬”的状态。连说“五十而知天命”的孔夫子,都未必全信“天命”,“天何言哉”就出于他口。何况,除了能使权势者心生相当有限的敬畏,“天命”更有愚弄老百姓的功能。
    对于权力的约束,能建筑在宋真宗这等“敬畏天命”的沙滩上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