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制订海军内务条例,副业研究甲午海战 有趣的是,杨志本早期从事甲午研究完全是副业,是制订海军作战条令的副产品。“七十年代末,我们在海军司令部军事学术办公室,负责搞作战条令,在讨论条令时不得不涉及甲午海战及北洋水师。制订条令是海军下达的正式任务,研究甲午却成了副业,是我们几个人私下愿意搞的。军事科学院的同志研究甲午也是子课题,也是不务正业。” 整整利用5年时间,他和王苏波、罗澍伟、张立敏汇编出《清末海军史料》,成了当年学界引为自豪的一桩大工程,从中厘清了诸多甲午海战的历史疑团。杨志本说:“这是海军史料的基础工作,我们忙得一塌糊涂。” 挤坐公交车,去北京图书馆古籍部查看,再去第一历史档案馆翻阅密档,一遍遍地来回抄写。“去查清宫档案,很费劲,开始不给看,后来再三交涉,拿海军司令部介绍信,一级一级批。”杨志本描述道,清宫档案装在编织麻袋里,放置在架子上,要一件一件地从中翻找,很乱很脏,也没有标记。“我们就是在麻袋里找到北洋海军衙门关防,在北京图书馆档案里首次发现了邓世昌的珍贵照片。”一听说何处藏有丁汝昌、山东巡抚李秉衡等人的日记手稿,就会多方通过关系,不错过翻看的机会。 发稿时把整部稿件用手抄了一遍,正值暑热,海军司令部办公楼地下室凉快,杨志本他们就“扎根”走廊坐马扎上抄写。肖劲光司令员那时住301医院,相熟的杨志本到病房看望,希望他接见编撰小组,为书作序并题写书名。肖劲光高兴地接见了他们并提笔挥就,对史料著作倍加赞赏。 杨志本强调指出,海权观念是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的核心,是决定海上武装力量成败的关键。美国学者马汉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很快就传入日本产生影响,而中国人很晚才接触到海权理论。他说:“缺乏海洋观念,没有经略海防的意识,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全局战略上缺乏海权思想,必然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没有海权观念,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这是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 文/本报记者 陈国华 甲午海战问答 北洋海军的舰艇及武器装备的数量与性能是否处于劣势? 杨志本:我们可拿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装备做一对比。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海军共拥有舰艇32艘,连同广东水师临时调赴北洋会操、归北洋海军指挥的巡洋舰3艘,总计35艘,总排水量4.4万余吨;航速最高者18节,最低者8节;舰炮240余门,主炮口径最大者305毫米,最小者100毫米;鱼雷发射管60具。而日本联合舰队共拥有舰艇29艘,总排水量4.5万吨;航速最低者10节;主炮口径最大者320毫米,最小者120毫米;鱼雷发射管47具。 可以看出,双方舰艇的艘数与总排水量几乎是相等的,日方的舰龄新于北洋舰队10年;平均航速日方略高于北洋舰队;舰炮门数,日方比北洋海军多100门,主炮口径基本相当,但日方舰炮射速略高;鱼雷艇与鱼雷发射管数量,北洋海军均高于日方。因此,北洋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并非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认为双方是势均力敌的。双方在战场上的决战胜负,其军事指挥水平与军队的素质之优劣则成为决定的因素。 过去许多评论称北洋海军炮弹匮乏,且质量甚劣,有的甚至夸大到极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当时官方的实地调查材料证明,直至黄海海战以后、威海卫之战以前,北洋海军各舰上尚储备有主炮305毫米炮弹共530余发,260毫米炮弹35发,210毫米炮弹430发,150、152毫米炮弹725发;营务处弹药库尚储存有305毫米炮弹260发,210毫米炮弹680余发,150、152毫米炮弹720余发。其中有穿甲弹,也有爆破弹,都是良好的战斗弹。笼统地所谓弹药匮乏论、劣质论,都是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