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在黄海海战战役指挥上有何严重失误? 杨志本:我认为,丁汝昌的主要失误有两条,即确定了错误的阵法、战法和间断了指挥。 他在战斗命令中的第二条,是要各舰在战斗中以舰首对向敌舰行动。这实在是致命的错误,恶果就是使全舰队的阵法和战法陷于无力和混乱,导致了被动挨打,为敌所逞。 丁汝昌这条规定,是同北洋舰队所采取的雁行阵(横队)紧密相关的。各舰的射击舷角都被限制在零度方向,只有舰首炮(大部分主炮)能够对敌射击,而舰尾炮(一部分主炮)和大部分舷炮(副炮)却无法对敌射击,使舰队的攻击威力大大降低。交战开始后,日联合舰队愈接近北洋舰队的队列线,北洋舰队左翼各舰势必要逐渐向右转向,右翼各舰势必要逐渐向左转向。而且,越是外沿舰其转角就越大。这样,北洋舰队各舰的射击舷角就必然因碍于邻舰而更加缩小,攻击威力愈益减弱。以至当日联合舰队抵近北洋舰队的队列线时,处于队列线翼侧各舰势必因碍于己舰而根本不能射击,使舰队的攻击威力降至最低限度。 北洋舰队的队列线被日联合舰队从右翼插断,其阵法被打乱。在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两次向左后小旋回,本队一次向右大旋回的分割下,被迫形成失去统一指挥、失去任何阵法的无组织团块,各自为战,在日方的夹击下被告击破。 如果丁汝昌能针对当时敌我阵势,果断地指挥舰队向右齐转(或向左齐转),立即变换成单行鱼贯阵,以舰队的一舷拦击日舰队,争取对其实施“T”字战法攻击。这样,日舰队一是被迫处于完全不利态势下被攻击,一是被迫全舰队向左(或向右)作大角度(大于90度)的鱼贯转,以致同北洋舰队形成同向异舷交战,战役的过程和结局就可能完全改观了。 文/本报记者 陈国华 七、八月份,120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正经历着甲午战争炮火的荼毒。而“二十世纪中国之巨变,其起始,无疑都可回溯至这场战争”,因此,对甲午之战的回顾,包括对历史的细节还原、对人性的深层探索,至今仍显得极为必要。 本刊自7月24日起到今天为止,共推出五期甲午专题报道。在这一“甲午120周年祭”系列报道中,我们分别制作了“遗物篇”、“外媒篇”、“实地篇”、“秘史篇”、“反思篇”五大主题。力图从真实的证据出发,提供真切的历史脉络,引发真诚的历史反思。 “巨变始于甲午”,但“中国从未停步”。 2014年7月24日 C1 开篇《巨变始于甲午》 C2-C3遗物篇 《沉沙未久存血痕 海战残骸的不朽言说》 2014年8月1日 C2-C3 外媒篇 《孤臣西行空衔恨 外媒眼中的远东风云》 2014年8月8日 C2-C3 实地篇 《战地漫挥天下泪 甲午沙场的国家记忆》 2014年8月15日 C2-C3 秘史篇 《字里行间皆风云 清宫秘档的战争记事》 2014年8月21日 C1 终篇 《中国从未停步》 C2-C3 反思篇 《梦回甲午无巨细 穿透历史的人性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