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陈红军 陈金龙 参加讨论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举行的系列纪念活动,在实施政治动员、表达政治主张、协调各方关系、建构政党形象与国家形象、强化历史记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借助纪念活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连通历史与现实的可行路径。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国家举行纪念活动。那么,抗战纪念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作用?概而言之,抗战纪念能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历史资源、历史启迪和历史支撑,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抗战纪念涵养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抗战纪念能彰显国家富强对于民族存亡、人民幸福的意义,亦能诠释文明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征服整个中国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抗日战争实际上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落后必然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日本侵华历史留给国人的惨痛教训,也是总结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基本认识。举行抗战纪念,将国人带回历史场景、保留历史记忆、反思历史教训,就不难体会国家富强对于民族存亡、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就不难感知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国家实力的较量,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和主动权,就必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如此,既有利于激起国民对于国家富强的渴望、民族振兴的诉求,也有利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既涵养“富强”的价值目标,也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成为现实。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的概念,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是大国形象建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融入国际社会、赢得国际社会认同的重要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文明进化的历史。从总体上而言,人类文明的进化是协调的,文明内部的发展是均衡的;但就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有时也会出现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进化不同步的现象,甚至造成文明之间的错位和失衡。比如,近代日本虽然物质文明进步了,但其国民性中由于武士道精神熏陶所养成的崇尚残忍、鼓励杀伐的基因挥之不去,成为对外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三光政策”等日本侵华的种种野蛮行为,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良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痛苦和灾难,日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导致国家声誉下降,国家形象受损。举行抗战纪念,再现日本侵华的野蛮行径,可从反面使国民感知恪守人类文明底线、坚守人类文明准则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感知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对于国民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从而涵养“文明”的价值目标,建构文明大国的形象。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崇尚和谐,追求和谐,视和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倡导国家关系之和、民族关系之和,“协和万邦”的古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国际关系的向往和期盼。近代日本民族则与此相反,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严重的资源缺乏,造成了好战喜斗的民族性格,将战争作为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带来了剧烈的心理创伤。举行抗战纪念,可使国人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空,触摸战争的场景,感知战争给国家、民族和人民带来的苦难,体察国家关系和谐、和平国际环境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升华对于和平的向往与坚守,为涵养“和谐”的价值目标提供历史佐证与历史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