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炮声口号声,9月的内地荧屏,无疑是属于主旋律的。之前有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各卫视发出通知,要求从9月到10月底间,播出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这也是总局继下发暑期档播“中国梦”题材电视剧要求后,再次对卫视黄金档播出剧目下发的集体调整,其中,一线平台要求必须播“反法西斯题材”。(8月31日《潇湘晨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立法形式设立全国性的纪念日,时刻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在和平的环境下不要忘记当今世界并不安宁,我国还面临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威胁,从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自觉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激发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卫视在9月集中播映反法西题材“抗战剧”,也是对抗战胜利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称9月为全国卫视“抗战月”,并不为过。然而,针对过去抗战剧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有必要提醒广电总局及各电视台,莫让“抗战月”变成“娱乐月”。事实上,近两年来,日本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暴行,再次激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情结,抗战剧层出不穷,便是重要标志之一。众所周知,反法西斯题材抗战剧,担负着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使命,革命叙事往往能够激发老中青几代人的崇高情感,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功能。然而,电视剧产业化的特性,也使该类创作在肩负宣教功能的同时,必须应对观赏性、收视率的挑战,也就无法回避“经济时代”与“红色历史”、商业逻辑与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纠葛与碰撞。博弈的结果,往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落败。 由于缺少规范性管理,一些抗战剧为了找“噱头”、寻“卖点”,常常对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精神内涵匆匆带过,却热衷于描写暧昧的“秘闻”、渲染荒诞的“野史”,甚至在历史中掺杂离奇的爱情故事,拿英雄、先烈“开涮”。抗日剧过度娱乐化,有违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品德,矮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这必然会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从更深的层面来讲,任由抗战剧娱乐化之风泛滥,就会阻滞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抗战月”,应以纪念的名义重申,严厉制止与打击抗战剧娱乐化。首先,广电总局应从创作源头把好关口,对抗战剧创作规划、主题选择等进行规范。特别应注意规范的是剧中的内容。再现历史内容要有根有据,介绍革命先辈和英雄烈士的事迹要正面宣传,重点挖掘其精神内涵和崇高气节。同时,应建立电视剧申报、审批制度,对审查通过的在播电视剧,执行严格的“准播制”,进行跟踪管理,对于歪曲历史、戏说英雄的娱乐化抗战剧,一准禁止播出。特别是,对那些热播低俗电视剧的电视台,除了查处单位之外,也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还电视荧屏一片“净土”。(张西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