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廉政思想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时父母和兄长相继死于灾荒饥疫,从此他无依无靠,过着以乞讨为生、孤苦伶仃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朱元璋备知民间疾苦和贪官污吏之危害,对劳动人民非常同情,对贪官污吏则恨之入骨,称帝后他经常对臣下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可见朱元璋早就对贪官污吏的危害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 明朝建立之初,经过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依然非常尖锐。因此新生的明王朝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政权的艰巨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解决明初的贪污受贿问题。因此,朱元璋称帝后更加注意倡廉肃贪,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概括起来,其廉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官吏廉洁与否关系民心向背和国之存亡。朱元璋认为王朝的兴亡取决于民心向背,而民心向背则取决于官吏的廉贪。朱元璋还认为元朝的灭亡乃由于政奢官贪。正是由于汲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他特别注意倡廉肃贪,以此收买民心。 第二,政奢官贪会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统治机能的丧失。首先,朱元璋提出了主奢臣贪、主荒臣专的思想,他说“人君主宰天下,辨邪正,察是非”,若人君奢侈腐化、贪婪成性,必然导致政事荒怠、纪纲紊乱,大臣跋扈、奸贪横行。朱元璋认为元末就是如此,告诫各级官吏,必须此为鉴。其次,朱元璋认为,官吏贪墨,则“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必然导致政治废弛、国穷民困。只有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国家机器才能正常有效运转;否则国家机能必将丧失,统治秩序必将紊乱。 由上可见,朱元璋把官吏廉洁与否提高到了事关国之存亡的高度。为此,朱元璋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