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人突破人才培养瓶颈 2014年,我国古籍人才培养加速前行、不乏“零的突破”:11月10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等宣布,将于2015年正式联合招收、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方向硕士研究生;11月24日,国内第一本有关古籍修复的研究生教材《古籍修复技术》举行新书首发仪式;11月30日,全国首家“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复旦大学成立,并将招收古籍保护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 此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古籍保护的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且艰苦的工作,已探索出一条分层次与多元化的古籍人才培养的路子。例如,举办古籍整理培训班、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等,惠及数以千计的古籍人才。 当前,古籍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已初步改变。不过,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人才培养走向良性循环依旧任重道远。有学者提出,古籍保护事业应从培养真正懂得古籍、能够承继文化的人才着眼。 缺乏好的师资、缺少好的教材,是目前制约古籍保护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目前,这些领域的教师数量并不少,但既懂理论又可以实际操作的老师可谓“凤毛麟角”;古籍保护、古籍整理等方面的专著与教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严谨、务实的好教材,确保其传递的信息可靠、准确,其内容体系能够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古籍人才的培养,刘家真表示,完备的教学内容还有待探讨与建设。 刘家真提出,古籍保护等不仅需要组织建设与资金支持,更需要研究问题,研究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于今后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希望既能够设立重大课题加以研究,也希望科技部能设立专项课题资助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