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将完成、清史研究进入“后清史”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了对百年来的清史研究历程做出回顾和反思,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清史研究百年学术史”国际研讨会于近日在京召开,汇聚了日本、意大利、韩国、澳门大学以及海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参加。本次会议缘起于清史研究所2011年启动的重点基地科研项目“百年清史研究史”,计划以十卷本的规模,系统总结百余年来清史研究的演变脉络,更好地探索新时期清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路向。为推动项目进行,广泛汲取学界的意见建议、吸收补充清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尤其是海外清史学界的研究动向,诚邀海内外清史名家共聚人大,共议清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会共分为通史研究、经济·社会史研究、法律·疆域·舆图研究、政治·中外关系史研究、档案文献·思想文化研究、海外清史研究等六场专题讨论和一场“百年清史研究史”项目专场讨论,或以国家、地区为单位,或从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边疆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以及历史地理、档案文献等专门研究领域出发,系统、深入地探讨各地区或各领域清史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机构、学术流派、学术范式和学术贡献等,亮点频出。 在通史研究专场中,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常建华教授以郑天挺先生跨越三个时代的研究经历作为百年清史进程的一个侧影,分析了郑先生在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及与时代相呼应的学术特色。清史所黄爱平教授从项目中期成果《清史书目》的编纂出版,谈到书目不但整体反映了清史研究的面貌,而且著录的变化清晰反映了每个时代学界观念的转变和特色,能够藉此引起学界理性的认识和反思。辽宁大学张杰教授通过编纂《清朝三百年史》,总结了清史著作涌现的阶段性规律以及其中呈现的历史分期等共性问题。刘文鹏副教授《也谈清史研究中的内陆亚洲因素》对“新清史”学者作为核心概念的“内陆亚洲”提出了反思和质疑,认为其本身就不是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同时也不能过于拔高其在清朝满洲统治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夏明方教授以《清史研究向何处去》为题,梳理了清朝立国以来特别是清亡后一百多年来清史书写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清史研究的新动向,并针对对美国“新清史”的挑战与影响提出建设性的反思路径,提倡通过对话寻求共识,既吸收“新清史”研究的有益因素,也要反思自身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新”的中国史书写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