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中心与边缘·分歧与认同·离散与聚合(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未知 葛兆光 参加讨论

    再说“离散”与“聚合”。近年来,在讨论海外华人的文化和文学时,有一个词常常被使用,这就是“离散(Diaspora)”。我并不很了解这个新词的来龙去脉,据王德威教授说,当学者使用这个词来讨论华文文学的时候,它往往指的是中国大陆之外,边缘的、离心的、分散的中文写作。一些研究者认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在他们观念世界中,血缘、种族、同文同种并不能使他们认同某个政府、某个民族、某个主义所代表的“中国”,他们通过汉语写作表现出来的,也只是“中国性”,这个“中国性”可以是分散在世界各处的,也可以是游动的,而不一定是“中国”或在“中国”。
    这个说法大概也能够用来讨论李焯然教授所描述的新加坡华人信仰,他们同样信仰关公、妈祖、城隍,这些信仰的神祇,甚至直接来源于中国,来源于中国某一地区。他们也同样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把儒家教诲代代相传,甚至政府也要编制通识教育课本,来宣传这些价值观。但是,这些华人一方面保留了浓烈的“中国性”,这些“中国性”呈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伦理和言语思考之中,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融入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生活环境之中,在这个“中国性”里嵌入了相当深刻的“外国性”。那么,在书写这些异国华人的文化与历史的时候,应当把它们放在哪一个历史脉络中?或者说,应当如何撰写他们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政治史和文化史应当如何自我定位和设立边界?
    读李焯然教授这部论文集,我一直在想,它涉及的“周边诸国”和“海外华人”的历史与文化,其实,也提醒我们思考,究竟如何重新书写历史。近年来,强调不同文明间的联系和互动、超越国家边界的全球史,成为历史研究和撰写的新潮流,有人形象地把全球史比喻为“满天星斗”或“撞击台球”。可是说实在话,尽管强调“关系”,全球史目前还未必有一个完善的书写模式,能把各种各样的血缘、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都囊括进来,织成一张既绵密又生动的历史之网,强调国家边界的政治史和偏重超越国境的文化史,好像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书写模式。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各个国家之间政治(以及政府)的彼此区隔(这也是一种联系)和文化(以及移民)的超越国境(这更是一种联系)视为坐标的纵横交叉线,把一个政治上的“东亚”和文化上的“东亚”,编织成交错的花纹,是否也可以书写一个比较丰满的,不再拘泥于中国空间或王朝政治的“东亚背景下的中国史”?
    说实在话,这些问题太复杂,我也没有想清楚,只是在李焯然教授这部新书出版之际,提出来抛砖引玉而已。
    (作者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