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劳资争议研究的新开拓——评《民国劳资争议研究(1927—1937年)》 201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田彤教授的新著《民国劳资争议研究(1927—1937年)》一书,这部著作体现了田彤教授十几年来对劳资问题研究的深入、独到的见解,其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无论是对于中国工运史研究、中国革命史研究,亦或新工人史的研究,都不乏耳目一新之感,该著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国内对于民国劳资争议问题研究的部分空白。 田彤教授《民国劳资争议研究(1927—1937年)》,是在大量实证工作基础上写成的,除绪论、结论部分外,共8章。全书从整体上把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的状况、趋势与特点,勾勒出与劳资争议的调解与仲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且细致再现了工会组织是如何在与各派力量的斡旋中应对劳资争议的,从而刻画出工会与党、政、军的关系,揭示出党、政、军在处理劳资争议时的互动。作者更是花大力气通过对以豫丰纱厂为代表的华商纱厂减工案、宝成纱厂施行“三八制”案以及铁路饭店纠纷案的案例分析,挖掘出劳资争议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相关政策的阙失。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还理清了国际劳工组织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工人由劳资合作变为阶级斗争,舍弃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变化过程。通篇文章,章章相连,节节相扣,有条不紊的铺展开来。 在此书写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史料来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仅仅就罗列出来的资料而言,就选用了“档案资料”40条,“资料汇编、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年鉴、回忆录、日记资料”71种;“论著”47种,涵括中、美、匈、法、英、澳、日、韩8国学者的成果,且含有一本全英文著作,(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论文”15种,也是参阅了美、澳、法、英等海外学者的著作;“报刊”50余种。 拜读此书,笔者认为《民国劳资争议研究(1927—1937年)》,相较于以往此类著作,该书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劳资问题作为独立的视角进行研究。相较于以往将劳资问题视为工运史伴生物的研究,田彤教授此书则将劳资争议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采用政府与社会互动视角,对劳资争议中涉及到的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劳资争议与近代中国变迁的关联,做了合理而深刻的分析。他认为由于劳资争议背景与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着劳资争议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从而避免了将劳资争议研究归属于工运史研究的窘迫。 二是对于劳资争议问题的整体史研究。近代的劳资争议作为群体性事件多分布于主要的工业城市,因而大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全国劳资争议进行概述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田彤教授则致力于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劳资争议的总体概况与态势,以及劳资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厘清劳资争议背后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利益之争、个人意志之争、社会势力之争、党政军纷争,并且对劳资争议与近代中国变迁的关联,做出了合理而深刻的分析。这本身就是对于民国时期劳资争议研究,甚至中国劳资争议研究的一大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