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陈寒鸣:浅析蒋国保儒学研究的“内在理路”(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华读书报 陈寒鸣 参加讨论

    其实,蒋国保所以强调“儒学的世俗化”,乃有其现实性的考量,那就是“儒学原本是入世的学问。现在提出儒学世俗化问题,纯属为克服儒学所遭遇的现代困境着想。儒学的价值蕲向与现代民众的精神追求相背离,根源在于儒学之精神发展在原始儒学之后走上了拒斥‘世俗化’、崇尚‘贵族化’的道路”。可见其“世俗化”云云乃是针对着“贵族化”(抑或指代学术价值上的精神贵族)或余英时所谓“超越性”而言的。“儒学的现代复兴必须越过宋明道学,回归原始儒学,重新肯定和推崇原始儒学中人文主义情怀,以人为目的,怜悯人的痛苦、理解人的欲望、承认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将原始儒家人文精神真正转化为现代民众内在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儒学才有可能经由世俗化的途径而实现普世化,变成广大民众精神生活的支柱。”
    在概念组合上,蒋国保有着不同于西方宗教学家的路数:将原先的“神圣世界——世俗世界”或“宗教领域——世俗领域”的对立关系改换为“贵族化——世俗化”的对立关系,同时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界定为“世俗化”,进而为儒学走出现代困境指明方向,那就是恢复原始儒学的精神蕲向。蒋国保在《儒家精神方向的确立、偏离与贞定——原始儒学精神历程论纲》中指出,孔子透过对饮食男女、百姓日用的体察,“立足于人的人间性、世俗性来为人立范”时,固然将成仁成圣“作为理想来提倡、倡导,但不能将它作为确保人之所以为人的规范来强调”。明末清初的唐甄在《潜书》中借孟子之口表达了民生观念,“尧舜之治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百姓既足,不思犯乱,而后风教可施,赏罚可行”。
    生活在现实生活底层的这些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利益愿望、权利诉求等等,每每为自以为“社会良心”而具“超越性”情怀的知识分子——包括现代新儒家和“大陆新儒家”轻忽乃至鄙视。针对这种状况,蒋国保郑重指出:
    欲培养现代民众对儒学的特殊情感,除了必须抛弃儒学中那些与现代民众情感格格不入的内容,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义喻于利”、“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必须在价值取向上真正转变: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现代民众的世俗要求;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儒学的现代困境与未来发展》,收入上书)
    这样一种以“世俗化”为手段或途径而使儒学大众化,即使儒学“为现代民众安身立命提供精神支柱”的思想,是对孔子奠定的原始儒学精神的回归,也是在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原始儒学精神的发展。蒋国保的儒学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提供了儒学大众化的理论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