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这种绥靖主义政策更变本加厉。最典型的体现就是1938年9月英法在美国支持下策划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它们逼迫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扩张要求,把苏德台地区割让给德国,妄图实现“欧洲普遍绥靖”,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在东方,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美英法等控制的国际联盟不但未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反而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实际上是支持和纵容日本的侵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英两国政府依然对日采取姑息、怂恿的绥靖政策,妄图以牺牲中国来换取它们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东方慕尼黑阴谋”。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日本侵华现状,同意不妨碍日本在华行动。美国为集中应付欧洲局势,自1940年11月起与日本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谈判,力图缓和美日矛盾。这种做法实质上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也未能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空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美英策划的“东方慕尼黑阴谋”从此宣告破产。 遗憾的是,绥靖主义政策的阴魂时至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游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就是一个现实例子。二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就挑起了冷战。美国为了反苏、反共的需要,对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政策调整,从遏制转为扶植。当前,日本国内公然否定侵略罪行、质疑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解禁集体自卫权,大肆扩军备战的言行愈演愈烈。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美国战后对日采取实质上的绥靖主义政策的结果。在今天人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强调坚决反对新的绥靖主义政策,对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局部战争往往是大规模战争的前兆,必须及时制止局部战争,防止其演变为大规模战争乃至世界大战。 一战是从巴尔干半岛燃起而酿成世界大战的。这是欧洲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借着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之机争夺地区霸权的结果。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德意法西斯首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然后逐步升级演变而成的。如果当时国际社会,特别是拥有较强实力的英法美等大国对局部侵略战争有足够的警惕,并迅即起来制止,而不是采取“绥靖主义政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不会发生。 二战结束70年来,虽然新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从未停止过,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由西方大国直接挑起或在背后插手和操纵的,尤其是几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更是如此。当今虽然发生大国间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因擦枪走火而演变成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据不完全统计,二战结束后60多年,全世界共发生了20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相当于一战死亡人数的两倍多。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的潜在危险性,坚决反对和及时果断地制止局部冲突。 第四,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消除发动战争的思想根源。 德日两国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点是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极端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极端民族主义发展到顶峰的表现形式,就是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希特勒提出的所谓“生存空间”。希特勒极力鼓吹:“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的使命就是要统治其他民族,并消灭其他劣等民族。”他要求德国必须拓展它的“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强大的新帝国,成为“地球的主人”。同样,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一直宣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民族”,认为大和民族对其他民族来说,理所当然地处于领导地位。 战后,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以一种新民族主义的形式出现。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说:“日本种族是杰出的,因为自天照大神时代以来,日本人就像最好的清酒那样纯洁。”他说:“一般说来,日本人在西方与法国人最相近,不过他们一般都优于法国人。”日本新民族主义者不仅蔑视欧洲人,而且从心底里看不起美国人。中曾根在多次讲话中公开流露出对美国和整个西方的轻蔑。1986年9月他还在自民党年轻党员会上说:日本人比美国人聪明,美国人的智力水平低于日本人。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即种族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