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正是解放军要进军武汉前夕,武汉没有打过大仗,我们乡下倒是有交火。总的印象,国民党军队来,大家都跑,叫“跑兵荒”;解放军来了,大家都欢迎。记得我还到解放军的战壕里,帮他们挖战壕,他们教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子。有一次真要开战了,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出来“跑反”。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斜背着包袱,随着人流,一步一回头。在长堤上眼见一颗炮弹飞过去,老乡们还在猜测炮弹可能落到哪里。 那几年,我就是在这种环境里上学的。那时候上小学要写毛笔字,我的毛笔字写得不好,与缺少必要的练习环境有关。我上的这所乡村私立小学,是1946年开办的,办在张氏宗祠里,校长应该是张姓族人,训导主任是襄阳人,至少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青年。那所学校里的老师似乎多少都有点进步思想。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厚安在1949年上半年就教过我的课。学校每天早晚要升国旗、降国旗,要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下学要排队唱《读书郎》。上世纪80年代我偶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读书郎》,说是台湾校园歌曲。我听了大为惊讶,这不是我在小学里天天都唱的吗?几十年后,我才知道《读书郎》作者是我们汉川的革命词曲作家宋扬。还有一首《古怪歌》是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也唱过《山那边呦好地方》。 许多年前,南方一所大学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他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赣南农村、农民问题,说据他研究,农民欢迎高利贷。我说你仅凭个别文字资料得出这个结论是很危险的。我父亲说过乡下“打会”的事,说如果不是实在过不去,是绝不会参加“打会”的。至于借钱,利滚利,那是多大的压力呀。 作为孩子,我看到父母那一辈人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愁了上顿愁下顿,每天都在为明天的生活操心,很难得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社会动荡、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使他们四五十岁就变成老人了。 最近家里发现了1946年8月我哥哥从汉口写给父母的信(这时候母亲已去世,他不知道),信里有一段话,我摘抄在这里:“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处在这种社会里是一辈子也是不能翻身的。借一石谷还两石,借一万元缓得几个月就要还两万;今天遭人驱逐,明天遭人打骂,种种的剥削与压迫加在我们家庭的身上,这样子也能够翻身的吗?双亲:辛苦了一生到现在还是没饭吃。这就是个证明。我们故乡的一些穷族人到现在没有一家发了财的,这又是个证明。处在这样人吃人的社会里,你瘦了他要吃你;你肥了他更要吃。他使你一辈子都不能肥。所以处在这种社会里的家庭是没有翻身希望的。所以要想我们这种家庭翻身,就要改革这人吃人的社会不可。”这段话,把父亲偶尔告诉我的生活苦衷文字化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