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是彰显史学的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历史—现实—未来有不可割裂的规律性联系,历史既是人类总结过去的记录,也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未来的向导。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如何发掘中国独特、丰饶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历史学的功能,是摆在中国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任务。 毋庸讳言,史学功能是不会自发实现的。如何充分地实现史学功能,有必要强调历史认识理论的基本原则。历史认识理论,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实践促成了历史认识理论的概念、范畴和体系的产生;实践是历史认识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动因;实践是历史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说:“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而要真正“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不可脱离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 其一,历史认识要建立在对现实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思考上。其二,历史认识要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其三,历史认识要有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的历史认识是不完整的历史认识。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不仅体现出历史价值观,同时也体现出社会价值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