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乱象依然存在 由于工作需要,记者参加过很多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发现由于主办单位缺乏办会经验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术会议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有的会议组织混乱无序,有的开成了神仙会、旅游会。受访学者表示这些现象值得反省。 “现在的学术会议,确实存在数量过多、学术‘含金量’不足的现象,重形式、轻内容,学术会议行政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存在。”陈金龙表示,不少学术会议并非以文赴会,由于学者们研究的领域分散,难以聚焦于某一学术问题进行讨论。 报告次序按资排辈,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提问与回答环节形式化,深度交流严重不够等学术会议问题一直为广大学者所诟病。江田祥表示,“我曾参加过的一些会议,感觉就是各方大佬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学者都是配角,甚至还有各种学术权力的争夺,有学者因此愤而不再参加类似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亮表示,学术会议的乱象确实是学术异化的一种表现,对此思考的目的不是要否定学术会议作为学术内在的重要构成价值,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术会议服务于学术本身。“正是基于建设性的原则,改变学术会议的乱象,我以为从学者本身出发才是根本所在”,“就学者自身来讲,我个人认为应该围绕会议主题撰写学术文章,无论一个学者抱着去学习别人的目的,还是为了将自己的文章讲出来与别人进行交流,参加专业的会议都是十分必要的。”他说。 学术会议应该怎么开 需要真正为学术而学术的会议 “我们更需要真正为学术而学术的会议。”江田祥表示,通过学术会议以文会友,实现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在研究思路与学术理论上都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青年学者们的声音。“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我们迫切地需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对话。”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的青年教师徐法寅非常认同江田祥的观点,他表示,学术会议应该“唯文是取”,给青年学者更多的参与机会,而不仅仅是按照身份地位来确定会议的参与人员。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有一些学术会议非常支持青年学者的发展,积极鼓励青年学者进行主题报告、主持与评论,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