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红旗文稿》2016年6期 刘润为 参加讨论

    三是唯艺术论。在“否定”论者看来,鲁迅是“鲁祸”,茅盾的《子夜》是“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闻一多的爱国诗是诗人“狭隘性”的表现,赵树理的小说是“问题小说”,柳青的作品存在“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一言以蔽之,所有革命作家的作品,都不能称其为艺术。他们重写文学史,就是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当然,文艺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把握方式(哲学的、宗教的、伦理的)的特质,其中最基本的特质就是形式。一旦消解了形式,文艺便不成其为文艺。然而,一切文艺的形式都不可能成为一种孤立的存在。首先,艺术形式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比如抛开古代城市经济和市井生活,就无法解释词曲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形式必须“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77页)作家对一定艺术形式的追求,也必然是对一定内容的追求;作家对世界的艺术把握,也必然蕴涵着对社会历史的把握。当然,有的作品可能以艺术胜,有的作品可能以内容胜,但是无论以哪一方为胜场,都不可能把另一方完全赶走。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纯粹的文艺,唯艺术论恰如皇帝的新衣,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命题。即以夏志清认为文学成就高于鲁迅的张爱玲而论,在民族危亡、举国抗战的时候,她却在那里沉迷于“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傅雷评《倾城之恋》语),这难道不是一种明显的社会倾向?在全国人民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她却在《秧歌》《赤地之恋》中对人民中国极尽诬蔑毁谤之能事,这难道是纯艺术么?经过时光的洗涤,一切遮遮掩掩都已脱落,如今人们已经看得十分明白:“否定”论者否定革命作家的作品,绝不是因为这些作品缺失艺术,而是因为他们不赞成这些作家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当然,我们不是说革命作家的作品完美无缺,也不是说因为那些作品内容进步就可以掩盖艺术上的缺陷,但是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毕竟是苍蝇。夏志清在艺术上是极力贬低丁玲而拔高张爱玲的,且不说丁玲在艺术上未必逊于张爱玲,退一步说,即便就是如此,丁玲也要比张爱玲高尚得多,因为她站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伟大斗争的潮头,是属于人民、讴歌人民的人民艺术家。
    三
    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泛滥,有其深刻的历史哲学根源和国际政治根源。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否定唯物史观的思潮也开始泛滥开来。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当推卡尔·波普尔和海登·怀特。
    波普尔是英国学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魁首哈耶克的朋友。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最精致、最广泛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历史主义”。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都强调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这是根本错误的,因为知识的增长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也无法预测。举凡历史的确定性、社会发展规律等等,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正是从这种唯心史观出发,波普尔指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蓄意挑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在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灭亡并非不可避免,因为随着民主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缓和,资本主义初期的残酷剥削现象已经成为历史。此后人类的历史任务不是革命,而是不断改良和发展民主。由此出发,波普尔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鼓吹历史的不可知论,一方面又预言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一方面反对历史的任何确定性,一方面又确定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仅此自相矛盾之处,就足以暴露这个披着现代科学外衣的学说的反科学本质,为国际资本张目的实用主义本质。值得注意的是,自20世纪40代起,波普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与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一样,一直影响甚微,甚至屡遭冷遇。直到20世纪80年代柏林墙倒塌以后,才成为西方向第三世界极力兜售的“显学”。其命运在特定历史节点上的浮沉,足以证明它是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战的武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