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和抹黑英雄人物,是网络空间虚无历史的最流行方式。例如,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刘胡兰原来是被乡亲所杀,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赖宁是“官二代”,雷锋玩“姐弟恋”,孙中山“包二奶”,岳飞是“大地主”……这类信口雌黄的“历史揭秘”,令人瞠目结舌。一篇名为《林则徐飞起一脚,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网文说:“在中国历史上,论起祸国殃民,林则徐绝对位列三甲,甚至很可能夺得状元的桂冠。”这类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荒诞论调,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触目惊心。抹黑英雄、恶搞历史已成“网络公害”。 众所周知,英雄人物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的英雄,具备坚贞不屈的忠诚品格、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不惧艰险的顽强意志、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英雄人物始终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坐标,英雄精神都是一种高尚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构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有责任守护民族英雄形象,对历史虚无主义勇敢亮剑! 3.歪曲中国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就是歪曲中国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人提出“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使人发狂,是人性恶的非理性爆发,革命只给中国带来了百年疯狂和叹息,如果以改良主义代替暴力革命,中国的历史和命运就都会大为不同。还有人刻意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写”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在帝国主义全球扩张背景下,中国资本主义的确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根本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这种“半资本主义说”的实质在于,用不断发展的半资本主义去改良日薄西山的半封建主义,于是,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革命,都成了破坏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力量,革命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依据在“告别”和“改写”过程中被消解一空。这些以“揭秘真相”“还原历史”之名歪曲革命史的言论,在颠覆历史、搞乱思想等方面,具有极大欺骗性和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博、微信和形形色色的网络论坛上,上述非议中国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言论一度甚嚣尘上,某些以攻击、污蔑、抹黑和丑化革命领袖为能事的微信群和论坛也曾名噪一时。其中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的“非毛化”鼓噪,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例如,有人有意把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说成“罪恶”;用西方的“权力斗争”说来歪曲党的历史,把“延安整风”“高饶事件”“庐山会议”“文化大革命”等,统统说成毛泽东为了“个人权力”而搞的党内斗争;刻意抹杀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把毛泽东时期的新中国说得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就连《毛泽东选集》的著作权也受到了质疑,有人甚至说毛泽东的著作只有12篇出自本人手笔,其他都由他人代写。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如此深入“生活细节”,还原“历史真实”,凭空伪造,大胆虚构,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根本无视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得出“言之凿凿”的错误结论,在网络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网络空间的历史虚无主义症候,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加以反对,全面加强管网治网能力建设,加强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教育,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以更坚决的态度和更有力的措施,把历史虚无主义清扫出网络空间,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