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反抗日本侵略的一个历史概念或历史结论,已在民众心中打下根深蒂固的烙印。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依据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尤其是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事实上,早在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进犯中国东北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战。 近十余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掘利用,尤其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国家的空前重视和着力引导,十四年抗战观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共识。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中学历史教材仍沿用八年抗战这一习惯说法。笔者建议,十四年抗战观点应加以普及。 仍在沿用八年抗战说 中国十四年抗战是由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构成的一个整体,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全面抗战起到推动作用。中学生尽管不是历史研究的主体,但及时掌握和正确理解重要历史观点是非常必要的。青少年的历史观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完整、客观地了解历史是形成正确史观的前提,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认知历史规律的基础,进而才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目前,中学历史教育依然沿用八年抗战之说,有欠妥当。 八年抗战之说难以展现完整的中国抗战史。比如,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凝聚、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开启、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等历史线索,都始于局部抗战阶段。八年抗战之说容易造成青少年对这些史实在整体认知上发生割裂。再者,容易导致认识混乱,据中学教师反映,青少年常常会质疑:“七七事变前的局部抗战算不算抗战?因为在本质上,局部抗战毫无疑问也是抗战,然而八年抗战之说分明又否认了前六年的抗战。”另外,继续沿用八年抗战之说也说明我们在中学历史教育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笔者查阅了当前中学普遍使用的历史教材,发现现行版本大多都在沿用八年抗战之说,例如: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83页:“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74页:“坚持了八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第76页:“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第77页:“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此,在短短四页篇幅中,三次提到“八年抗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