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播网络化等因素的影响,新时期博物馆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发挥优势、有所作为是广大文博工作者当前必须正视和应对的现实课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并明确指出:“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我们推进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南和强大动力,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依照。 此外,《博物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规依据。 一是鼓励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经营。这将有力刺激博物馆文创产品策划开发水平的提升。有了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增强博物馆的“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更大限度地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鼓励基金会赞助博物馆,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经营款项。这将改变博物馆的管理思维与经营模式。国外很多非常出色的大型博物馆都接受基金会的捐助。如,在大英博物馆的经济来源中,来自基金会捐助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博物馆条例》的施行将激活我国博物馆运行的新模式,让博物馆的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同时也给博物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使其更加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逐步实现免费开放,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购票参观”的习惯做法,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保证了文化惠民和文化均等化、广覆盖,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免费开放可以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大众、贴近生活,也无形中扩大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鲜、刺激的娱乐活动日益增多,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印象中单调、呆板的博物馆,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博物馆,使之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这无疑扩大了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免费开放的实行使参观博物馆不再是一种消费行为,而是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博物馆的软件和硬件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在管理经营上,尽管新媒体给博物馆的宣传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但对于博物馆来说,经营新媒体并不仅是简单地发微博、微信,而是要通过参与性互动,加强对现有传播资源的整合与联动。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懂得新媒体传播和拥有策划能力的服务群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