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不断推出,也警示全体党员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永远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忘记过去,忘记历史,不仅关乎个人,甚至可能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苏联上世纪卫国战争打了不到四年,但是,苏联文艺以此为题材的创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一大批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经典作品,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苏联政局动荡,一种背叛历史嘲弄英雄的风潮席卷苏联,关于卫国战争的话题不再被人提起,很快苏联解体,这是历史的惨痛教训。比较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寻求独立自由解放的革命战争,前后持续了28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之所以常写常新,是因为这是一座文艺的富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忘记了出发的路,忘记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可能违背初衷,甚至会走向反面。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经常重温历史是确保事业永续的重要保证。创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是这个时代赋予文艺家的光荣使命。在当前的影视剧创作队伍中,有一批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始终笔耕不辍,坚持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广阔天地里默默耕耘。像老作家王朝柱,已经年近八旬仍勤奋发力,至今已经创作了21部像《长征》《延安颂》那样具有史诗意义的巨作,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家中的“劳动模范”。正是有了像王朝柱这样革命历史题材的坚守者,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鼓舞人心士气的优秀之作。当然,从事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当前背景下,确实需要耐得住寂寞,确实需要坚守的毅力和意志,需要用别人无法想象的寂寞来沉醉于历史的研究,否则,出精品力作也就必然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对当今作家艺术家的现实考验。 (作者:陈先义,系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