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张兴:君明臣贤政治理想的现代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兴 参加讨论

    郑玄强调君臣之“德”的同时,严重忽略了对“君臣”权力的监督与限制。虽然郑玄所突出的君臣之“仁义”是从政治的角度进行阐发的,但是必然会出现君臣不仁不义的情况,这会导致民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也有走向灭亡的危险。郑玄对于桀纣之失天下并未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只是说桀纣为恶而导致民怨神怒以失天下。而这正是“为政者”的权力不受监督与限制的体现,也是儒家“人治”思想最大的不足之处。
     
    一个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必须要有“为政者”。“为政者”所涉及的核心人物是国君、大臣。郑玄在注解《大学》时,对君主与大臣之德都有明确的要求,最核心的便是“君明臣贤”。
    明君之德
    郑玄认为,殷王帝乙之前的君主,没有失去民众的支持,那个时候殷王之“德”还是能够与天相配的,也就是说“上天”还在享受殷王的祭祀,并保佑殷商。等到了商纣王的时代,纣王无恶不作,引起了民众的怨恨与“上天”的愤怒,“上天”不再享用殷王的祭祀,也不再保佑殷王。郑玄解释说,百姓都是以君主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因此,君主必须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政策,否则一旦“邪辟失道”就会丧身失国。这是“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最真实的体现,也是“敬天”要求的表现。在这里,郑玄强调“以德配天”也是对东汉末年政局动荡不安的谴责,警告统治者如果再不“敬天”、“保民”,那么上天对于东汉的保佑也会随之消失。总之,郑玄认为,上天所赋予的统治人民的“天命”不是永远不变的,统治者一定要“保民”、“全民”,如此才能长久地得到“天命”,否则就会失去“天命”。
    要治理好国家,其前提和基础是要任用贤人。郑玄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贤愚不分的政治现实,出于儒家救世的情怀,郑玄认为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贤人。一个国家的“全民”、“保民”工作都是由具体的大臣去做的,因此,贤人在政治管理、民众管理方面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郑玄明确指出,君主要“任贤”。与“任贤”相对应的就是“放恶”,即远离小人。放恶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民”、“全民”。因为恶人、媢嫉之人只会让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放逐恶人、媢嫉之人正是“仁人”、“圣人”智慧与才能的体现,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对于君王,除了“敬天保民”,“亲贤臣,远小人”外,还要“亲仁”、“轻利”。“亲仁”对于君主的要求是要行仁道,郑玄指出,“言君行仁道,则其臣必义。以义举事无不成者。其为诚然,如己府库之时为己有也”;“轻利”对于君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惠民”。财物是民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君要将财物分散于民众,使民众的生活能够得到保证。郑玄认为,“仁人”施财于人民,是“保民”、“全民”的表现,而“不仁者”即如纣王那样,从人民身上聚敛财富,是“害民”、“残民”的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