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一度被遗忘的书评家常风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郭晓斌 参加讨论

    常风先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重要书评家。近年来,常风的作品又日渐引起学界注意,但就其成就和贡献而言,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应有的评价。与常风同时代的诸如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等人在文学批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为世人知晓并赢得盛名,但常风似乎一度被遗忘了。客观而言,常风自有其独特风格与成就,同样为促进现代中国文学的批评与创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常风,生于1910年9月26日,原名常凤瑑,字镂青,山西榆次人。1929年秋,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读书期间结识钱锺书、李健吾等,并受老师叶公超的鼓励和关怀,开始书评写作。1934年9月,经叶公超推荐,他的第一篇新文学书评《论老舍〈离婚〉》发表于天津著名的《大公报·文艺》上,沈从文在按语中赞其“批评态度与见解,皆可注意”。此后,常风陆续写下大量书评,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国闻周报》《武汉日报·现代文艺》等报刊上。
    结缘于写作,常风与沈从文、周作人、朱光潜、萧乾等日渐熟悉,过从甚密。朱光潜主编京派重要刊物《文学杂志》时,曾两度邀请常风出任助理编辑。而常风协编《文学杂志》时,也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书评。老舍、张天翼、朱自清、李健吾、巴金、鲁迅、叶圣陶、艾芜、茅盾、萧军、吴组缃等诸多作家的作品,都是常风评论过的对象。常风所写的这些书评以及文艺评论,在1944年、1948年先后结集为《弃余集》和《窥天集》出版。
    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清华学派”,认为“该学派主要成员以叶公超为中心,包括清华外文系学生钱锺书、李健吾、常风、郑朝宗和外系学生李长之等”。诚如斯言,无论是常风,还是他的好友钱锺书、李健吾等,他们后来的文学批评活动,确与清华外文系的背景及恩师叶公超有着密切关系。清华时期的叶公超曾主编后期《新月》《学文》,并极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翻译及批评研究,帮助他们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发表。这两份刊物在叶公超主编期间,“刊物中文学批评的比重越来越大,评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显然不是偶然的。正是在叶公超的鼓励和指导下,常风勤于动笔,在《新月》和《学文》上发表了散文及两篇外国文学书评;又经叶公超推荐,在《大公报·文艺》发表新文学书评,从而走上了写作书评的道路。
    常风后来结识的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京派作家,都非常重视书评写作。在他们主编的《大公报·文艺》的“栏目介绍”和《文学杂志》的“编后记”里,即能明显看到对于书评写作的突出强调与欢迎。由于他们热情约稿,常风笔耕不辍,所写书评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起到了针砭时弊、启迪读者的作用”,成为当时著名的京派书评家之一。以《大公报·文艺》为例,据陈子善统计,发表书评最多的作者并非最著名的京派批评家李健吾,以数量排序,依次是李影心(十七篇)、常风(十六篇),以“刘西渭”之名写作书评的李健吾(十四篇)只能屈居第三。所以陈子善说:“李影心和常风、刘西渭是《大公报·文艺》书评的三大‘台柱’。”而《文学杂志》也是几乎每期刊发常风的书评,有时甚至在一期中刊发两篇(如1937年第一卷第四期)。如此频繁地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书评,可见常风当时作为书评家的活跃状态与广泛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