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大中文系、同样写作书评的吴小如,当时就自认是常风的私淑弟子,经常到任教西语系的常风住所拜访请教,相谈甚欢。 1952年,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常风由北京大学转至山西大学任教,服务乡梓,也不再从事评论与写作。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常风渐被人所淡忘。但在香港,司马长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中多处引用常风书评的观点,并对作为京派成员的常风给予较高评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重写文学史”与学界对京派作家的重新重视,常风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姜德明、陈子善、谢泳、韩石山等都拜访过常风或与之有过书信往来,也写过文章予以高度评价,使得常风及他在书评方面的成就渐为人知。李辉1989年编选《书评面面观》时,收入的常风书评与李健吾一样多。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将《弃余集》的全部书评,连同常风在新时期所撰回忆师友的纪念文章结集为《逝水集》出版。1998年,陈子善为常风重新编选的《窥天集》增补本出版,搜集集外文和佚文近三十篇,吴小如作序,陈子善写《编后记》。同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常风的评论选集《彷徨中的冷静》。 2002年4月11日,常风先生以九十二岁高龄在太原病逝。2010年,时值常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谢泳发起,《名作欣赏》杂志社与太原万象书城联合举办“纪念常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常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陈子善说:“我认为像常风先生这样优秀的书评家、文学批评家,长期不为人知,实在是不公正的,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严重缺陷。”诚如斯言,常风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工作,足以为今天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或许正是一生默默治学、无心功名的常风先生所由衷期许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