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揭秘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2)

http://www.newdu.com 2017-09-1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他们坚持认为“鸿门宴”“可当故事看,难当信史读”。以至于由某位历史学家编写《通史简编》竟只字不提鸿门宴事。然而,在承认鸿门宴的众多人中,却往往认为鸿门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宴会,就是这场宴会,注定了刘邦必胜,项羽必败。所以,无论如何,鸿门宴都是一场被无限神话、无限夸大的宴会。可是,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史籍的尘埃,认真打量那场两千多年来的宴会,我们就会发现,那一场宴会的实质早已被我们遗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鸿门“之所以有”宴“,一个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项伯。当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刘邦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项伯私下跑去会见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项伯的为什么这样做,表面的原因是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和张良特殊的关系,成了项伯通风报信的原因,也成了《史记》文本叙事的动力。
    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了”素善留侯张良“上,到底张良和项伯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刘邦也有过疑问,张良给出的解释是,”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项伯杀人,张良曾经予以搭救,让项伯保住了一条性命,因此,项伯和张良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决定历史命运的关键时刻,项伯挺身而出,决定向张良提供信息,以回报张良曾经的活命之恩。
    项伯和张良之间的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考究,但无疑双方对于这一份情意都铭记在心,因此,项伯才会在关键时候通报张良以免玉石俱焚。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解释无懈可击,但细而思之,这样的解释却大有问题,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这样被张良后来的读者给简化了。其实,项伯没有那么糊涂,张良的个人魅力也远远没有那么大,项伯的通风报信也自有别的原因。到底别的原因还有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史记》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大致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