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与“丝路强国” 相比较而言,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有限,既影响了“丝路大国”形象的传播,也对“丝路强国”形象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提升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力。 一是捍卫丝路话语权。“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后冷战时代,软、硬实力的发展现状是有话语权却正在衰落的发达国家与没有话语权却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集团的并存。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关键之一是扩大中国价值观的影响力,进而在全球治理的相关议题设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多地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二是构建丝路话语体系。全球化时代需要对话多于对抗,霸权话语与非霸权话语需要走出压制与抵制的恶性循环,在多重语境中开展文明对话,在求同存异中进行价值观沟通。因此,应在弘扬丝路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消泯话语体系间的隔阂,以构建丝路话语体系。 三是强化古今丝路公共产品统筹传播意识。既要传播“协和万邦”、“求同存异”、“丝绸之路”等丝路历史公共产品,还要传播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命运共同体”等丝路现实公共产品,在统筹传播中增强丝路公共产品供给力。唯有向世界不断提供公共产品,才能最终实现“国强语盛”。总之,加强中国丝路国家形象传播的系统工程建设,旨在增强中国国家形象的系统传播效应,以服务于一带一路软实力建设。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