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高阿申 罐高14.5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8.8厘米。嘉万时期人物画,儿童的头上部和脑后勺往往画得较大,有不成比例之感,这一笔法,显现了晚明的画风。本罐上的两幅画面,除了这一特色外,还有两个可鉴之处:一是沐浴儿童左右两边的芭蕉树,一是背腹的“做官图”。 芭蕉,为元、明、清时期的重要装饰,经常出现在青花瓷上,或作边饰,或作主题纹上的衬托。前者以芭蕉叶为特写(各类器型上都有),后者以整株作景致(盘、玉壶春瓶、梅瓶、罐等)。然所谓整株,元青花上芭蕉的树干部分无不被山石或洞石遮住,所以,并不完整。明代起才始见真正完整的,并在崇祯、顺治和康熙的瓷器上大展风姿。因而,芭蕉树造型上的细微差异具有断代意义。 儿童玩耍的“做官图”,始见于嘉靖官窑青花婴戏图罐(参阅《明代陶瓷大全》),图中打鼓的,即“鸣锣开道”者;骑木马的,借“马上封侯”典故,隐喻做官者;举荷当伞,含“一路清廉”之意,表示要做好官。画面反映了嘉万时期朝廷所倡导的“做官要造福一方”的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前把类似婴戏图的初始年代定作康熙朝,这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始于嘉靖朝,康雍时期多见。 此外,胫部变形莲瓣纹,因其造型新颖,颇具特色,亦有断代上的借鉴之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