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刘东 霞间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霞间村,是一处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窑场。窑址分布在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丘陵地带,窑址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过一次发掘,发掘出残“龙窑”一座,以及大量瓷片标本。其中柄上刻有铭文的执壶标本(图1,参见《文物研究》第十期)最具特色,见有柄上刻“汪”“周”“牛”等署名的执壶,亦有柄上刻“头色瓶”“千秋万岁”等文字的执壶。 这件霞间窑青釉“千秋万岁”铭执壶(图2),高22.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7厘米,2003年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大运河出土,现藏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展出。执壶为喇叭口,长颈,圆溜肩,六瓣瓜棱腹,圈足。肩部一侧置曲流,这类壶流在皖南诸窑场中多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产品风格。肩部另一侧置扁条形柄,柄上刻“千秋万岁”铭文。执壶造型规整,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灰,色泽淡雅。 关于这件执壶的年代,笔者认为定为五代十国时期(907—979)比较合适。从已知出土资料看,198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银屏山五代南唐墓出土过一件造型与釉色几乎完全相同的青釉瓜棱腹执壶(图3,参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江苏上海卷》第90页),其尺寸为高21.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7.2厘米,与这件也非常接近。 唐代末年,政局动荡,藩镇割据,唐景福元年(892)合肥人杨行密割据江淮地区,官拜淮南节度使。902年,朝廷封杨行密为“吴王”,东至海滨、西达鄂州(今湖北武汉)、北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南抵虔州(今江西赣州)的杨吴国政权雏形初步建立。937年,徐知诰(后改名李昪)取杨吴而代之,建立了南唐政权,其疆域与杨吴国大抵相当,后直至975年被北宋所灭。也就是说从902年至975年的70多年里,江淮地区先后为杨吴国和南唐国统治。在这期间,包括霞间窑、繁昌窑等在内的皖南地区很多窑场得到长足发展,产品行销于江淮广大地区,连云港市当时为海州,正是杨吴国和南唐国统治的最北端,与霞间窑属于同一个政权统辖范围,其出土的这件青釉瓜棱腹执壶与霞间窑窑址出土的标本非常相似,当属霞间窑产品无疑。而安徽濉溪县百善镇大运河,当时属中原五代政权的统治区域,不过亦在淮河流域,是与杨吴国和南唐国相邻的边境地区,出土霞间窑青釉“千秋万岁”铭执壶反映了两个政权存在着贸易交流。 关于“千秋万岁”铭文,最早可上溯到汉代的“千秋万岁”铭文瓦当,一般认为这是一类吉祥语,有祝福长寿之意。至辽代(916—1125),出现了一种存世量较大的“千秋万岁”铭文铜钱,辽代与五代十国时间相当,这也说明“千秋万岁”用语在公元十世纪的中国普遍流行。另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发现的一类寿州窑瓷枕上刻有“大中祥符”“千秋万岁”铭文字样,大中祥符(1008—1016)是北宋初期的一个年号,与五代十国的时代也比较接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