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试论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2)

http://www.newdu.com 2017-10-08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乔治忠 参加讨论

    二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与其他门类的学术研究一样,认知的积累会逐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历史认识会迈向概括提炼、抽象总结的理论化趋向,逐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即历史理论。具备宏观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历史理论,也被称作历史哲学。当然,历史理论除了具有指导具体历史研究的作用之外,它本身也要经受进一步历史认识的检验,因而做出改造和修订,有些历史理论体系会被否定,而有些历史理论自产生之日起,整体上就不能合乎客观历史及其系统的知识结构。被否定的历史理论,也可能留下某些启示和借鉴。这是历史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历史理论与其他历史认识的具体知识一样,都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以往生活历程的反思,比较丰厚、比较系统的反思形式即可成为史学,历史进程的系统描述和系统概括,都是史学研究的成果,换言之,史学就是对人类历史的较丰厚、较系统的反思。而史学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它本身的认知积累也一定会予以反思,其反思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系统描述性的反思,即史学史;二是抽象概括性的反思,即史学理论。这种以历史认识论反思角度考察的关系,可以作图示意如下。
    
    上图的单箭头表示反思的指向,双箭头表示具有明显的学术互动的关系。而客观的历史作为所有广义历史认识的依据,史学之内所有发展出来的认知之间有着互动、互补、互为检验的关系,都是不言而喻的,图中不作标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重点在于厘清二者乃为不同的概念,具有很不一致的内涵。在上文已经辨明“历史”与“史学”两个概念之区分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也应当是清晰的,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都在广义的历史认识范围之内,都是历史学科中的事项,许多人没有察觉将之区别开来的必要,而且二者确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很容易混含在一起。西方史学大多流派既然不分历史和史学,也就没有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概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对客观历史与历史学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主要致力于历史理论即唯物史观的探索和论述,不暇进行史学理论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所有这些因素,致使史学界长期忽略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至今行世的大量书名中标示为“史学理论”的撰述,内容多含有高比例的历史理论的内容,甚至完全以历史理论的论述为主,可见其普遍与严重的程度。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联系,主要在于研究方法,二者都体现着理论思维的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历史理论先行发展,其较为成熟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提升到哲学层次的方法论,被史学理论的探讨所借鉴。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历史理论研究和思考的是客观历史的发展问题,是对以往客观历史的概括和抽象,是宏观考察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总结,提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组成结构的根本机制是什么?历史上个别人物与人们群体的关系如何?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如何演化?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标准如何掌握?人类历史是否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社会的发展有无规律?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如何?诸如此类,都是针对客观历史的深入探讨。史学理论则是对于历史学的概括性、抽象性认识,研究和思考的是史学的发展问题。诸如历史学是如何产生的?历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历史学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历史认识能否符合客观历史的真实概括?历史认识如何检验?凡此均为探索史学本身的理论,与历史理论隔着一个反思和总结的层次。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在很多学科中可以相通,而研究对象是决定学术方向的标的,是决定学术属性的关键。如果把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含混地视为一体,谈论史学理论往往跑题到历史哲学问题,就会使真正的史学理论问题淡化、隐没而不彰明,造成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得不到关注,反而把形形色色历史哲学的议论重复组合,烦琐炒作,不着边际。为了正本清源,现在强调一下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区别是必要的,因为将二者混淆的时间和程度已经很过分了。
    值得提出的是,西方许多史学流派虽没有客观历史与史学相区别的意识,但在理论的探研中还是体会到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因为二者思考与研究的对象明显不同,但他们用另外的话语来表达,即所谓“历史哲学由思辨向分析的转移”。自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流派杂沓纷呈,例如文化形态史观、新黑格尔主义史学、新文化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等等,而在理论上的一个共同的话语之一是区分“思辨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什么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什么是分析的(也称为“批判的”)历史哲学?学术界有过多次同样的解释,“思辨的历史哲学试图在历史中(在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一种超出一般历史学家视野之外的模式或意义”(22),其含义指探索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规律性,考察历史事物的评价和意义,很明显,这是对社会历史作理论层次探讨的历史理论。“分析派的历史哲学”乃是“从解释历史事实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是对历史学的探讨和解释”(23),这也很明显,乃是对历史学做理论性总结的史学理论。因此,所谓“思辨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实质不过是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而已,此乃中国史学界早就具备的学术概念。
    西方学者之所以采用了词不达意和蹩脚的表述方式,部分原因是语词的贫乏——据说西方缺少区别“历史”与“史学”的语词概念,但这绝非主要原因,因为语词很容易根据需要而构建出来。如果明确划分历史与史学的概念、划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范畴,一开始就清晰地展示了客观历史与人们之历史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这是西方“分析派”历史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主张历史依赖于史家的主观精神、个人思想,从而以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方法消解了客观历史。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概念,是平行存在的,二者各有探索领域,不可混淆也不可取代,而所谓“历史哲学由思辨向分析的转移”,乃是抛弃历史发展理论的研究。在现代西方史学流派看来,历史是无客观性、无规律性的,甚至反对宏观地研究“大写历史”,因而才转移到关注史学理论的问题。“思辨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无论原文还是译文,皆表意模糊,扞格不通,却正好被用于填塞反历史科学的议论。一些中国学者,对本国史学界固有的准确概念熟视无睹,却津津乐道地向西方流派学舌,如果不是故弄玄虚,就是在理论上的一塌糊涂。中国史学界毫无必要接纳“思辨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一类话语,区分历史与史学、区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这是中国史学界的理论优势,这一点与现代西方史学理念格格不入,而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区别原本十分明显,而其联系也很明晰。史学理论可以将以往的历史理论作为史学现象予以总结和反思,而史学理论的研究也离不开先进历史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如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对史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只有厘清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二者的联系,否则只是一团迷茫。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国内史学界习惯于把史学理论看作唯物史观的附庸,或者在史学理论的论著中填塞关于唯物史观的常识性知识,而对于史学理论的探索则尚难达于差强人意,许多问题语焉不明。当前的史学理论研究,应当打破现代西方史学概念工具的套路,建设具有中国话语指征的史学理论体系,这是历史学界当前的要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